第(2/3)頁 厲害,厲害,府尊不愧是府尊,竟然想出了這么一個兩全其美的中庸之道。 令王將軍一行卸甲除兵刃,享用熱菜熱湯,派遣兩千精銳在一旁保護他們,既是安撫王將軍一行,又監視王將軍一行,比直接控制王將軍一行,多了回旋的余地。 如果浙軍所言為真,有兩千精銳壓坐鎮一旁,卸甲除了兵刃的倭寇,也不足為慮。 如果浙軍所言不真,那也可以解釋啊。 至于城外還沒有進城的將士,先別入城了,等跟浙軍對峙,解除了誤會后,再入城。 這樣一來,如果浙軍所言為真,那就把風險擋在城外了;如果浙軍所言不真,那就可以把責任推到浙軍身上了啊,是浙軍說你們是倭寇的。 頓時,尚知府一聲令下,一眾官員和將士積極執行。副將調集了兩千精銳全副武裝下城墻保護已經入城的王將軍一行,文官則速速調集了熱湯熱菜熱餅,以舒舒服服吃飯的名義請王將軍一行解除甲胄和兵刃,就地享用。 在城上一眾官員和將士積極執行尚知府命令的時候,城外的偽裝明軍的倭寇也有了動作。 其實城下徐海等一眾倭寇,也幾乎跟城上將士同一時間聽到了浙軍的喊話聲,一開始也是只有耳尖的倭寇聽到了,很快越來越多的倭寇聽到了浙軍的喊話。 徐海麾下的倭寇有接近四成是真倭,六成是本土假倭,真倭聽不懂,假倭可是聽的懂的。 徐海這個土生土長的明人,自然也聽得懂。 而且,徐海聽力還算不錯,他雖然沒能在第一時間聽到浙軍的喊話,可是也在第二時間聽到了浙軍的喊話。 在聽到浙軍喊話后,徐海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該死的朱平安,他怎么猜到真相了?!這個該死的小賊,又來壞我好事,真是恨不得將他碎尸萬段! 在聽到浙軍喊話的第一時間,徐海幾乎就要下令,解除偽裝,從詐城變成奪城。 不過,很快徐海就壓下了這個想法。 來不及! 浙軍的速度太快了,最遲盞茶時間就能沖到東門來,而此時進城的倭寇不過八百多人而已,城門又開的不徹底,城門洞的障礙物還沒完全搬離,城門一次性只能進四個人而已。 盞茶的時間,徐海沒有把握能夠奪取城門,并控制住城上的蘇州知府等官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