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平安從“善良”、“樂于助人”的楚雄、張楚峰、卓彥手中,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從楚雄手中得了兩百兩銀子的“贊助”后,徑直返回家中,叫上了劉牧、劉大刀、劉大錘以及劉大鋼四人,從提刑衙門借了一輛馬車,馬不停蹄的直奔應天兵部衙門。 事不宜遲,既然已經得到了朝廷批文,那就應該第一時間將朝廷批文變現,從應天兵部衙門支取兵備糧餉,以最快的速度組建民兵團練。 現在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團練早一日組建,早一日訓練,才能早一日成軍,才能在這倭患日益嚴重的時代早一日發揮作用。 朱平安考慮到兵部衙門支給自己的不一定是銀票,很有可能是銀子。 五千兩銀子有多重?!明朝“計量”采用是十六兩位一斤,也就是十六進位制,即“百兩不用想,六斤零四兩,千兩不用算,六十二斤半!”,五千兩也就是312.5斤。三百多斤呢,朱平安一個人可拿不動這么多銀子,所以朱平安叫上劉牧他們四人,幫著搬運兵備餉銀以及路途安保。 應天兵部衙門距離提刑按察使司衙門不遠,朱平安一行盞茶時間就到了。 “我乃江浙提刑按察使司僉事朱平安,奉命執掌兵備,今收到朝廷批復,特來貴衙支取所批復五千兩餉銀。” 朱平安一襲五品官服,出示令牌順利進入兵部衙門,向值守小吏道明來意。 “朱大人,支取五千兩餉銀茲事重大,非尚書大人不可做主,還請稍后,容我稟明尚書大人。”值守小吏不敢怠慢,立刻向里通傳。 “有勞稟明張尚書。”朱平安點了點頭。 此時的兵部尚書是張經張大人,歷史上有名的大人物,一個受人尊敬的大人物,朱平安在現代了解甚多,對見到這位歷史人物,心里面還蠻期待的。按照歷史記載,張大人在年初的時候從京城調到應天擔任應天戶部尚書,三個月前又從應天戶部尚書調任應天兵部尚書。 “朱大人,尚書大人有請。” 很快小吏便小跑著返回了,帶朱平安前去拜見應天兵部尚書張經。 “下官朱平安拜見張尚書。”朱平安見了張經后,拱手拜見。 這是朱平安第一次見到張經,視野中張經身材魁梧,又帶著一股子儒雅氣息,這第一眼就給人一種儒將氣質和文才武略兼備的印象。 張經在朱平安見禮后,目光如炬的上下打量朱平安,足足看了三秒之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