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也就是引擎功率不足的問題。
當然直接解決引擎功率不足,這個我們目前還很難解決。
畢竟我們的引擎基本上不可能實現自研,只能利用現有的發動機生產線去生產。
而且本身精密度比較高,這不同于那些拖拉機發動機可以稍微改進,咱們想要稍微改進都夠嗆。
所以....”
“行了,我就問你一點,如果犧牲一些爬升速度,能否解決這個不穩定性的問題?”趙銘直接打斷道。
“這倒是沒什么問題,只要調整一下就行。”姜浩點點頭。
只是臉上難免有些遺憾。
作為這架戰機研發的參與者,他當然希望這架戰機性能越強越好。
要是之后這類戰機上了戰場,展現出超絕的性能,能夠完全攆著東洋敵機走,那他們這個團體完全可以受到無數人的矚目。
這也就是有點文人風骨了。
其實姜浩這種心態也挺對的。
眼下兩邊都普遍認為,華國無論是工業能力還是科研能力都遠不如東洋人。
以至于東洋人開始鼓吹一些言論,比如東亞圈東洋人智商最高的荒唐言論。
這點其實是帶著點奴役思維性質的,算是東洋人的慣用手段。
偏偏這還真的忽悠了許多不明事理的人,甚至許多還是學生。
就趙銘所知道的,在抗戰爆發之前,陸續就有國府的諜報部門查到了許多被蠱惑策反的學生。
而這些被策反之人,大多都是率先被其老師策反。
這是因為他們的老師有一批是從東洋留學回來任課的。
而在這年代本土的不少知識分子留學東洋其實是普遍現象。
只是有些人意志堅定,有著極強的報國心思,故而不存在被策反可能。
但人是有多樣性的。
而姜浩他們這一批,則屬于前者。
他們有著極強的報國之心,不僅心里憋著一口氣想要為國出一份力,想要振興本國的航空事業,更是憋著一口氣想要證明,華國人同樣人研發出自己的戰機。
雖說眼下依舊是有些取巧,如發動機,他們沒法自研。
但其實遼式戰機的發動機最初也是自研的。
只是眼下趙銘挖過來的團隊并不是完整的奉系研發團隊。
想要對發動機進行修改和改進很難。
“那這不就完了?既然能改進,那就按這么改。
性能我不要求多好,起碼眼下這性能就已經比之前的遼式戰機更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