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常研究腦機接口的人應該都知道。 腦機接口的研發過程是一項復雜而前沿的技術挑戰。 它融合了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知識。 所需的研發流程也是非常的嚴謹。 必須要了解大腦功能和神經元活動的基本原理,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神經信號數據。 然后設計和制造能夠記錄神經信號的設備。 如微電極陣列或非侵入性腦電圖(eeg)設備。 還要建立將神經信號轉換為機器命令的算法。 包括特征提取、分類和預測等步驟。 有了以上的準備,才敢在動物模型上測試腦機接口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甚至是在人體上進行初步的臨床試驗! 驗證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據實驗結果不斷優化設備和算法,提高系統的準確性和魯棒性。 即大致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算法開發、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系統優化。 經歷完所有的流程,到最后才能商業化和應用推廣。 將成熟的腦機接口產品推向市場,滿足醫療、科研、娛樂等領域的需求。 而目前很明顯。 伏羲科技已經是走到了動物實驗這一步。 下面就是人體的臨床試驗。 當然。 如此復雜的技術性研發,其應用領域也是非常的廣泛。 值得人們去投入研究...... “各位領導,你們所看到的腦機接口項目,基本上工作原理主要飽含三個核心環節。” “那就是信號的采集、處理以及輸出。” 徐克瓊重新回到自己的崗位上,近距離地和一眾官員們進行細致的講解。 哪怕對方并不是理工科專業。 但也能憑借自己的過硬的本事,將復雜的知識簡易化地講解出來。 這也是為什么陸管要帶著他的原因。 有他幫忙在旁邊講,自己就可以當個聽客。 悠哉游哉摸魚去了。 徐克瓊在旁邊繼續講解。 “關于這信號的采集、處理以及輸出,那便是通過植入式或非植入式方法獲取大腦的神經信號......” 何部長等人一邊聽,一邊陷入沉思。 以目前來看,腦機接口不僅可以用作醫療康復,幫助癱瘓患者恢復運動功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