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視野下的高職音樂課程改革探究論文
一、當前高職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門類單一,教法陳舊,教材雜亂,未能建立音樂美育教學體系
音樂教學作為高職公共課程中的一個類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較為普遍地存在課程門類單一問題,如常見的主要有音樂欣賞、流行音樂欣賞、影視音樂欣賞、舞蹈欣賞等。并且在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常常隨意進行更改和刪減、增加,開設的課程往往只是根據學校教師的音樂背景進行設置,而這些科目之間也沒有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和音樂美譽培養的特點進行設計與規劃。學生在此過程中沒有任何的發言權和參與權,被動地服從教學門類與內容的約束,造成了教學過程中的“一廂情愿”,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學過程也往往只是采用欣賞聆聽、觀看視頻等傳統方式,缺乏創新和吸引力。再者,在教材的選擇上更是出現隨意性,針對市場上關于音樂欣賞的大量教材,教學組織者往往沒有通過慎重的對比進行教材的篩選,造成教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滯后或者超前。整體上來講,還未建立較為科學的符合高職學生實際的音樂美育課程教學體系。
(二)教學內容以歐美和現代流行音樂居多,涉及民族傳統音樂內容少
在音樂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為了貼近當前高職學生的娛樂興趣愛好,教學組織者往往主要采用近現代的歐美音樂作品和中外流行音樂作品開展教學活動。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學生的興趣欣賞習慣,卻在客觀上忽視了對傳統音樂特別是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和介紹。傳統音樂這種常被學生冠以“落后的”“雞皮疙瘩的”等詞匯的民族寶貴財富實際上也被組織引導者給誤解了。因此,使廣大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產生距離且避而遠之。
(三)課程定位僅限公共課程,忽視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
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音樂課程一般只是一門公共的院級選修課程。目前,公選課的學分要求并不高,學生在眾多的院選課(包括非音樂美育課程)拿到規定學分其實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問題更在于院選課中并沒有設定限定性的院級選修課程,這就使得音樂美育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并沒有普遍的參與度。作為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和途徑,高職院校逐漸忽視了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
二、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高職院校重技能、輕文史哲的觀念盛行
高職院校近十年來的發展速度之快,在校生和學校數量規模之大,社會影響之廣,是先前未曾見過的情景。高職院校為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帶來的巨大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得到廣泛的認同,也為我國勞動力素質提升和社會就業穩定做出了貢獻。但也正是因為其快速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壯大,一些隱藏的問題逐漸地顯現出來,特別是高職院校在頂層設計上重技能、輕文史哲的問題更是突出。從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來講基本實現了初衷,但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教育,在擔負社會民族文化學習傳承中做的是遠遠不夠的。這種不足在不遠的將來將會越發顯現出來,將會明顯制約高職教育的縱向內涵發展,脫離高職院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主旨要求。
(二)互聯網情境下高職學生忽視傳統的音樂美育
在目前社會發展中,隨著科技進步帶來的互聯網技術縮小了世界的距離,無限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和知識觸角。作為高職大學生來講,他們充滿著朝氣和探索新事物的熱情,在網絡視覺中常常不能進行自我管理。并且隨著外來新思想、新文化的涌入,在社會音樂娛樂化的大環境下,高職學生在主體上排斥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就成為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傳統音樂文化受到冷遇有外在環境的重要影響,而這個大環境又恰恰影響大學生的審美價值取向,因此,使得大學生們逐漸忽視了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主動關注。
(三)高職音樂教師在主客觀上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和習慣
如果說高職院校在頂層設計上沒有過多關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問題,如果說社會現代化互聯網情景使音樂娛樂化傾向性成為現實是造成傳統音樂被忽視的重要原因,那么作為教學組織者的高職音樂教師在主觀上迎合了學生的愛好興趣,也是造成傳統音樂文化學習課程受到冷遇的重要原因。這是因為音樂教師原本可以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適當加強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介紹和學習,豐富和完善教學的內容,這不僅是一份義務,更是一份責任,而現實中,也被各種原因限制住了。
(四)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問題突出,影響教學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隨著我國高考的改革的不斷深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面對高考生源數量整體上下降的趨勢,近幾年高職學生從入學門檻上來講要求是非常低的,客觀上也存在著高職學生人文素質較為薄弱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專業技能知識都顯得非常吃力,更不用說學習傳統音樂文化“不務正業”的提法了。高職學生主體上的文化素質突出影響了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學實施工作也就不難理解了。
(五)傳統音樂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內在問題
從傳統音樂本體出發,也確實發現在其發展中似有停滯不前的狀況。在音樂表演形式、表演內容、音樂作品的創作發展、音樂的表演手段和推廣宣傳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越發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山野調查與民曲采風在當前社會物質價值過分夸大的衡量體系里顯得單薄難支,表演形式更是在新環境、新技術使用中顯得寒酸和卑微。傳統音樂本體發展的阻礙使得受眾群體日益受到沖擊顯得不扎實、不穩定,而一旦受眾群萎縮自然影響傳統音樂的發展內在動力。
三、文化傳承視野下高職音樂公共課程改革的主要路徑
(一)高職院校對傳統音樂文化學習的制度設計是關鍵
目前的傳統音樂文化學習和傳承的形勢是非常緊迫的'。作為高職院校來講,需要主動承擔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讓廣大學生在傳統音樂學習中深入了解民族優秀文化,進而培養良好的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自覺和自信。這就必須在人才培養方案頂層設計上進行學習內容要求等的制度規定,這也是當前高職院校開展音樂美育、文化傳承的關鍵。高職院校可以在院選課學分設計中規定音樂美育課程的學分要求,從而保證每位學生都接觸音樂美育課程的學習過程。
(二)開足音樂美育課程科目,高職音樂教師在傳統音樂文化學習中起主導作用
音樂美育課程不僅只是常見的音樂欣賞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多樣性地開設美育課程的門類,建立美育課程的體系是當前教育教學研討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從根本上改變一直以來因人設課、隨意更改和取消課程的亂象。這種美育教學體系建設以重視傳統音樂文化為己任,高職音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是主導。這是因為現實中高職學生的選擇過程往往具有被動的特征,他們很少主動研究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意義。這種情況的改變就應該由音樂教師作為導演,引導學生在慢慢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接受傳統音樂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藝術魅力。
(三)以地域特色教材開發為核心,以傳承區域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為突破口
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其內容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這是在課堂上很難通過一兩個學期就能夠學習、了解和掌握的。目前的民族音樂學習參考作品大都因為其編寫對象主要針對本科以上學生主體而不大符合高職學生學習的基本實際,往往缺乏實踐過程的指導。高職院校完全可以在進行院選課教學過程中加大校本教材的編寫力度,鼓勵支持教師因地制宜地開展對于本地區優秀傳統音樂作品的整理收集和整編工作,一方面便于學生對本地區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學習,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有深度地學習和挖掘民族音樂,豐富和延伸民族音樂的內容。這也在實際中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以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突破口,在形式多樣的實踐中豐富學習成果
當前,音樂美育課程普遍的教學過程一般是以欣賞聆聽為主,在實踐環節和學生參與方面是比較薄弱的,這種教學方法往往難以衡量學生的接受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和指導對于傳統音樂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民間歌曲學習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介紹不同版本的民歌,觀看聆聽不同版本的視頻、音頻材料外,增加教師的現場示范演唱和教唱就可以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在開口實踐中體會民歌的藝術魅力。這種方式不但增強了教學的生動性,也使學生心中高大上的傳統音樂藝術回歸校園生活。民間歌曲回到學生當中是學習和掌握、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路徑。在不斷實踐過程當中掌握演唱的基本能力,背誦一些優秀的作品,提高學習的效果,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四、結語
當前,社會發展的多元化趨勢以及新時期外來思想和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對我們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忽視這些現實是不切實際的。加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在價值選擇取向中逐漸偏離民族傳統音樂,使得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發展有失去動力的危險。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不自信和不自覺在近些年已經引起了音樂學者的高度重視。加強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創新教學研究和改革,堅定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是當前社會音樂文化回歸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職院校主動承擔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歷史重任。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高職音樂課程改革探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