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文化的課程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以民俗旅游文化課堂教學為例,對高校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究。在總結民俗旅游文化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構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體系,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體系,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三個方面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以期解決存在的問題,為增強高校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考核
旅游文化是武裝旅游產業經濟和旅游文化事業的重要理論武器。但與當前高速發展的旅游業不相稱的是,旅游文化理論的科研和教學相對滯后。直到最近幾年,高校才把旅游文化類課程納入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中來,但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仍是較為薄弱的環節,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因此,本文以旅游文化課程中的民俗旅游文化為例,對高校旅游文化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究。
一、高校民俗旅游文化課堂教學現狀
民俗旅游文化課程具有內容豐富、知識量大、知識難度低等特點。但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大部分高校忽視了這些特點,仍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大量的民俗知識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覺得枯燥、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動地接受知識也難以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內容上,目前民俗旅游文化的教學內容主要依賴教材,以介紹各地民俗情況的描述性內容為主,涵蓋范圍廣,多而不精,忽視了對本地獨特民俗文化的介紹。此外,過分依賴教材導致現有的教學內容不能及時更新,缺乏對新的研究方法和知識內容的介紹。在課程考核方面,大多數高校仍以傳統的閉卷筆試方式進行考核,平時實踐成績所占的比重很小。這種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情況,但難以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
二、高校民俗旅游文化課堂教學改革
1.構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法體系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結合這一指導思想和民俗旅游文化課程的特點,本課程應改變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構建包含專題研究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內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體系,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從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引導者,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題研究教學法是非常適用于民俗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學生在了解研究問題后,自主思考、學習、調研,形成報告,并進行成果展示;教師在學生調研的過程中進行指導,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進行評價和總結。案例教學法也是非常適用于民俗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民俗旅游文化課程中的有效實施主要取決于兩個核心環節:一是恰當的案例選擇。案例既要與具體的教學目標相對應,滿足教學要求,具有代表性;又要結合當前民俗旅游發展的鮮活事件,具有趣味性和熱點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學生進行有效的案例討論。在討論中,教師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要起到引導和組織的作用。
2.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體系
根據現代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指導思想,民俗旅游文化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民俗基礎知識,還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民俗旅游規劃和開發實踐,這就要求對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進行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主要涉及兩個方面:首先,應加強對本校所在地獨特民俗文化的介紹。加強這一部分內容的介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結合當地特色民俗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學實踐活動,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教師應通過網絡、期刊等渠道搜集知識和信息,補充教材知識,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和研究方法及時更新,使教學內容體系更具時效性。
3.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
課程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檢驗課程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因此,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是民俗旅游文化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應著重考核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第一,考核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能力,如對基本的民俗知識、民俗原理、相關概念的掌握程度。掌握理論知識是發展其他綜合能力的基礎,但這一部分考核成績的比重有所下降,只占總成績的50%左右。第二,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考核成績比重增大,占總成績的40%左右,可以采用現場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的形式進行。第三,考核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部分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10%左右,可以采用課堂問答、案例討論、撰寫論文等較為靈活的方式進行。
【高校旅游文化的課程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6.旅游禮儀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