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
山東省自20xx年起,在具備條件的高校中開展學分制管理試點工作。20xx年《關于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改革的通知》(魯教高處函〔20xx〕24號)要求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改革。學分制改革是新形勢下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遵循了高等教育發展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性塑造,有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但是學分制改革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挑戰。
一、學分制的實施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危機干預四級體系的沖擊
高校一般建立的是學校——二級學院——班級——宿舍四級教育和監控體系,即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護航員。在這其中,學院、班級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機干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學分制背景下,學生自由度增強,行政班力量弱化,輔導員對學生的了解相對減少,同班同學熟悉程度不夠,班級文化較匱乏,學院心理輔導員和班級心理委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機監控中的作用減弱。
二、學分制的實施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1.學生從依賴到獨立的不適應
。1)自我角色的混亂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大學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時期,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即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別人是如何看待我的,我適合做什么。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即面對社會新的要求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大學生本身在這一年齡階段面臨著這樣一個沖突。在學分制下,學生自由選擇性增強,可自主選擇專業、課程。但是一些學生在之前的教育中較少接觸自我認知、職業規劃、人際交往、環境適應等內容,因此對于未來,對于專業,對于自身缺乏相應的思考,較難建立自我同一性,一入學面對突來的自主性,會產生迷茫、不知所措、焦慮情緒等。(2)情緒上的孤獨感加劇一些外地學子首次離家來到學校開始住校生活,從對家庭的依賴到開始獨立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把對家庭的依賴、親情的不舍轉移到同學身上,期待在人際中獲得溫暖、愛和歸屬,但是由于學習安排、作息等方面的不一致,學生大多獨立行動,孤獨感比較強烈。(3)班級概念淡化帶來的失落感學分制下學生自由度增加,每個學生的學習計劃不盡相同。輔導員對學生的教育更多時候只能采取間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不可能像之前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一些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失落感,陷入彷徨和無助的境地。
2.人際交往受到影響
(1)難以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大學時期是渴望建立親密關系、獲得歸屬感的時期,由于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在心理發展上需要在人際中獲得尊重、信任、理解和認同,尤其是對于大一新生而言,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期待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溫暖、愛和歸屬的需要,以排遣孤獨和寂寞。按照社會心理學理論,接近性和熟悉性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接近的人能常常見面,有較高的交往頻率,人們交往的次數與距離的遠近成正比關系,兩人住得越近越容易成為朋友。心理學的屢見效應告訴我們,一個人曝光率越多,此人越容易受歡迎。學分制規定下,學生可自主選擇所學課程的上課時間和地點,同屬一個自然班的學生上課時間和地點變得非常分散,可能更多的交往集中于宿舍成員之間,人際交往的機會相對減少,行政班力量弱化,由“行政班”到“教學班”,不利于學生間建立深厚友誼,建立同班情誼的可能性降低。(2)同伴支持減弱學分制下學生交往的機會相對減少、人際交往密度降低、人際關系疏散,學生遇到問題困惑缺乏傾訴表達對象,朋輩咨詢機會相對減少,這會導致學生將問題積于心中,難以排解,繼而導致其他一系列問題的出現。(3)網絡社交學分制下,學生在班級面對面直接交流機會的減少,使學生在現實層面親密關系沒有得到建立,并且在網絡和新媒體背景下,學生會更多地尋求網絡交友。網絡交友實際是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的,不是人與人的交流,本質上是一種人與機的交往。人機交往可能暫時會滿足學生交友的需要,但是由于其虛擬性和隱藏性,雖然一方面為大學生發泄不良情緒、尋求精神寄托和逃避現實生活提供了場所,但虛擬的人際從長遠來看不能滿足學生人際關系的需求,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現實人際關系問題。
3.教學模式改革帶來的壓力
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變革會帶來一些矛盾和問題,需要一段時間的完善,如課程體系不完善、選修課比例偏低、課源緊張等。學生的心理狀態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構
鑒于學分制改革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學生心理狀態及的沖擊和影響,高校迫切需要改進相關工作,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機干預模式
高校探索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教育、監控體系外的教育模式,關鍵在于補充之前院系管理為主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宿舍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機篩查中的基礎作用。李菁、詹海提出的學院——書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值得借鑒和思考。
2.加強學業導師制
高校要加強對學業導師制的領導、選聘和考核,學業導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學業檔案、幫助學生制定學業規劃等。學生在選擇專業、課程時,聽取導師的建議,導師多給予講解介紹。改革是系統工程,在中小學加大職業教育的內容,對于學生應對學分制下的選課和選專業是有益的。
3.加強學生自我意識、職業規劃教育
學分制改革下,學生的自主性更強,活力更大,也會更加迷茫,因此大學專門開設課程尤其是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加強學生對可選專業的了解、體驗,自我能力特點的了解、認識。自知者明,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可以結合職業特點進行職業規劃。
4.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在學分制背景下,學生會產生更多的迷茫困惑、人際問題、壓力,因此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授課,針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傳授心理調整技能技巧,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團體輔導、講座、素質拓展、心理沙龍、讀書會、成長小組等都可以用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在學分制下,學生可依據自身特點和樂趣選擇課程,這有助于學生利用人際中的相似性建立良好的關系。因此,在上課過程中,任課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僅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同時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善于交往、懂得情緒調節,建立健全人格。
5.適當開展班級活動,加強班集體建設
學分制下行政班力量的弱化,有可能會影響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減少親密感,但班集體仍是學生活動的主要組織單位,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中都發揮著重要教育作用。因此,學?梢酝ㄟ^組織有助于凝結班集體的活動、有助于人際關系建立的活動,通過心理團體體驗活動,在較短時間幫助學生樹立班級意識、建立同學情誼。
6.豐富學生的社團活動
學生的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同伴的影響,活動的滲透。學生社團及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青春活力和個性魅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體協作精神。因此,組織多樣的活動,利用社團將大學生活動與興趣聯結起來,可以給學生提供聯結的紐帶,增加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使學生獲得歸屬與愛的需要。
7.成立學生幫助中心
學分制背景下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要求加強,在學業上學生可能會有很多困惑迷茫,缺乏幫助者。學?梢猿闪W生幫助中心,讓每門成績通過者自愿報名做志愿者,有需要的同學可以來學生幫助中心進行預約,請志愿者幫助解決學業問題。學業幫助中心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業問題,同時建立學生學業的支持系統。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學分制管理規定[Z].魯教高字〔20xx〕14號,20xx
[2]何歡寶.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管理觀察,20xx
[3]韓慶利,劉建祥,劉守慶,等.學分制條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xx
[4]王曉剛.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唐紅萍,陳楓.學分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
[6]李菁,詹海都.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探究[J].高教高職研究,20xx
[7]瞿啟發.本科生學業導師教育管理模式探討[J].求知導刊,20xx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2
大學生職業教育是高校通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但是,仍有少數高校存在對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認識不足、投入不足、參與不足、研究不足和實踐不足等現象,這些不足是開展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瓶頸。高校可以借鑒國外高校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在第一課堂教學、職業咨詢、職業教育活動、就業指導及創新創業指導等方面完善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體系,注重大學生職業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體現大學生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
職業教育起源于西方,其演化和發展有著獨特的經歷。對于我國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而言,雖然已經有很多高校開始實踐,但仍有高校對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認識不到位,使大學生職業教育未能體現出其本意。我們需要進一步總結我國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不足之處,同時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思考我國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優化對策。
一、國內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存在的困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就業依靠國家統一分配,生涯規劃和教育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尤其深化了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高校開始實行收費入學、自主擇業,生涯指導和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逐漸被人們重視。我國高校職業教育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處于初級階段,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
1.第一課堂教學方面。第一,高校對開設職業教育課程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許多高校的職業教育工作仍僅在大四學生群體中開展,以個人完整的職業生涯過程而言,還沒有真正達到職業教育的要求。第二,高校對學生職業教育課程的參與度要求不一。一些高校沒有做到必修課與選修課的結合,缺乏針對性。第三,高校的職業教育師資不穩定。高校應當吸收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的人才擔任教師,并且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使他們能夠勝任高校職業教育教學工作。
2.職業咨詢工作方面。第一,高校的決策層還未能領悟到為學生開展職業咨詢工作的意義,尚未健全職業咨詢服務的職能,不能滿足學生的咨詢需求。第二,高校職業咨詢工作應當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資源和物力支持,高校應當對職業咨詢師進行培訓,完善相關場地的設施。目前,許多高校缺乏相應的人員編制及必要的經費,導致職業咨詢工作的開展進程緩慢。
3.職業教育活動方面。第一,職業教育活動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許多高校存在對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的問題。學校領導、老師、招生部門和學生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有義務與責任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指導與規劃,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發展,還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第二,職業教育活動的功能不完整。許多高校將職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等同,和完全意義上的職業教育還有較大的差距。第三,職業教育活動的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一些高校至今還無專門的職業教育機構和人員,大多數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培訓,造成一邊摸索一邊前進,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局面,從而使高校的職業教育工作難以系統、高效、科學地進行。
4.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第一,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一般以課程教學、講座報告等形式進行,特征是以“灌輸”為形式的單向性教育教學,不能實現個人和職業相適應的目的,缺乏案例材料,不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第二,高校對就業市場的發展趨勢把握不敏銳。涉及原因眾多,如就業指導人員和經費不足、信息封閉,但更多因素是不具備科學的人才信息和計劃,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沒有得到充分運用,使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嚴重不暢,相互的認可度較低,從而導致求職失敗。
5.創新創業指導工作方面。第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沒有支持系統的保障,缺乏必要的創業輔導,學校的創業孵化基地較少。第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的定位不夠清晰,缺乏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絕大多數大學生以功利化心態對待創業,和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的實質精神不相符。大學生多以感性的創業思想為主,缺乏一定程度的理性思想,對創業能力及品質的要求缺乏足夠認識。第三,高校未能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的必要作用,創新創業指導的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課程設置較形式主義,受教育者較少,沒有形成良好的創業教育學習氛圍。
二、國外大學生職業教育經驗的優勢之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通過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明確指出:“學習和職業方向指導,應看成一個連續過程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幫助每一個人在教育和職業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1.第一課堂教學方面。第一,賦予課程學分,拓展課程類型。30%的日本國立大學的正式課程體系中已經納入了職業教育課程,并且使職業教育課程獲得了一定的學分,開設的課程主要有企業見習課程、就職課程、生涯意識形成三大類。在加拿大,200多所社區學院和90多所高校在為學生提供一對一職業咨詢的同時,以無學分的必修課和有學分的選修課的形式為學生開設職業教育課程。第二,為職業教育課程的開展提供資源支持。英國里丁大學的《職業生涯管理技能》課程作為最著名的畢業生去向課程,這門課程的視頻涵蓋了200多個專業。諾丁漢大學除了向所有學生發放職業輔導手冊外,還編寫了法律、貿易、計算機等行業的求職手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2.職業咨詢工作方面。第一,咨詢隊伍的構成體現了職業咨詢的專業化。斯坦福大學的職業發展中心一共有21位工作人員,其中,參與職業咨詢工作且具備碩士學位的工作人員達到了11位。在一正三副的組織結構中,主任和1位專門負責招聘市場研究工作的副主任每周保持著5小時的職業咨詢時間,2位副主任在所有時段負責職業咨詢的推廣工作和服務工作。第二,在咨詢方法上,主要采用前測、現場、后測的咨詢流程。如馬里蘭大學,學生第一次來到咨詢中心時會被要求進行先期測評。前測主要負責觀察來訪咨詢學生面對的困惑和壓力程度。在現場咨詢時,咨詢師會使用MBTI等量表,配合自主研發的價值觀卡片,幫助學生解析面臨的困惑,F場咨詢之后,咨詢中心通常會要求前來咨詢的學生填寫問卷,了解學生的反饋。第三,許多高校與職業界聯系密切。美國的職業界將意見、建議等以政府和媒體作為中介反映給學校,從而對高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產生一定的影響。
3.職業教育活動方面。第一,高校將單向講座與參與式專題討論課相結合。在日本,專題討論課通常由職業教育教師和學生用小組形式進行,這種做法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滿足和尊重,以俱樂部形式活躍氣氛,進行交流和答疑。接觸式專題討論課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場所,組織者可以利用模擬招聘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業界研究專題討論會聘請的是工作在前線的社會業界人士和專業教師,可以和學生產生更緊密的互動。第二,高校十分重視校內與校外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以日本的立命館大學為例,學校選擇了450位學生作為發布信息的帶頭人,這450位學生來自學校的學生社團、活動小組、專題討論會等組織群體,這些學生作為學生和生涯中心的聯系紐帶,負責收集學生反饋、傳遞就業信息、策劃生涯活動等。
4.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第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制度性。每年的`4月份不僅是日本高校新生開學的時期,同時還是高校為大四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期。部分學校還將原本針對大四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同時針對大三學生。第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具有規范性。日本高校均開設了就業指導課,這門課的開設主旨在于為學生爭取更多就業機會和職位,盡最大可能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學校的學生。日本高校十分重視就業率及為學生爭取更理想的就業崗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包含的服務非常全面,例如,舉辦海外求職、法律實務、教師資格等專題培訓和講座,并且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第三,高校建立了畢業生反饋機制,便于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和內容。在澳大利亞、英國和德國,對于畢業之前在校參加過職業教育活動的學生制作詳細生涯檔案,并且對畢業后的學生進行信息反饋和跟蹤。
5.創新創業指導工作方面。澳大利亞高校在歸納和總結創新創業指導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的創新創業指導工作體系。高校運用成熟的啟發式案例材料進行課堂教學。在創新創業指導實務課程中,澳大利亞高校以眾多真實案例材料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使學生對創業流程及新建企業的運作體系產生更現實的了解。對于案例分析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市場、研究市場、設計創業計劃、評估市場潛力。進行啟發式案例教學和指導,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而且能夠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培養創業動機,為以后獨立創新創業活動做好鋪墊。
三、增強國內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效果的對策
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職業教育活動中,政府制定了較全面的法律法規,投入了必要的資金,高校開展了積極的課程改革,完善了評估系統,同時隨著社會各界的加入,構建了較完善的職業教育理論,使職業教育實踐活動得到了豐富。可以看出我國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國應當完善相關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使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規范性方面得以提高,構建全面的大學生職業教育方式和內容,注重大學生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使家庭和社會有一定的參與度。
我們應當加強大學生職業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個人應當自幼兒園時期到高等教育,甚至一直到職前接受教育,終身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例如,在美國,人們從幼年6歲開始就接受職業教育,強調各個教育時期職業教育的連續性,將職業生涯準備作為引導和線索,體現了培育綜合素質的漸進性特點。目前,社會發展有其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其中少不了人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我國可以參考美國先進的職業教育思想,注重職業生涯準備時期的任務,打消職業教育僅僅作為職前教育的思維定勢。我國在開展職業教育時,應當將職業教育當做基礎教育改革任務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從縱向來看,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每個階段,都必須含有職業教育內容,并且相互連續;從橫向來看,以充分注重職業教育為基礎,制定職業教育和一般教育相銜接的政策,將政策作為指引,使家長和學生在職業教育的必要性方面產生漸進性認識。
此外,學校應當加強職業教育體系的系統性建設,學生自從入學開始就應當接觸職業教育內容,根據各個年齡段學生的特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接觸各行業信息,對目前全球各類職業范疇進行基本了解,培養自身的職業理想。職業教育在學校內部的開展分為三個系統性時期:第一時期為職業了解時期,在這個階段,重點在于對學生實施職業認識計劃;第二時期為職業探索時期,在這個階段,學校主要讓學生借職業探索形式,掌握職業分類,并引導學生在職業群中產生嘗試性規劃和選擇;第三時期為職業選擇時期,在這個階段,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集中研究自身確定的職業。
總之,國外高校的職業教育工作經驗存在許多先進之處,國外高校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體系,保持了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同時,國外高校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最后,國外高校十分注重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為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為我國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建設提供了許多有利經驗。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3
內容摘要: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國的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中,對于德育工作銜接規律的探討與研究還比較薄弱。筆者著重探討了這一問題,并從德育銜接工作的領導、交流管道、網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中學校德育銜接;思考;對策
為了明確大中學德育銜接工作的目標,探索大中學德育銜接的規律,我們對武漢市一中、二中、四中、十一今、十六中、二十六中等6所中學、武漢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江漢大學等3所大學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查,通過集體座談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人一生的路很長,但關鍵的就在那幾步”。德育工作是有內在規律的,是一門科學,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國大中學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銜接規律的探討與研究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因此,亟待摸清其規律,加強對德育工作銜接的科學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德育指導思想。
搞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關系著大中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教育任務的完成,尤其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的今天,認真搞好大中學校德育的銜接更顯迫切。所謂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是指在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人才這一目標過程中,擔負著不同任務的大中學校德育,根據本階段任務要求和學生思想發展的實際而搞好分工與協作。在這里,銜接的宗旨在于使人才培養能不間斷地進行,在不同階段之間不要出現任何斷檔、混亂的狀況。一是銜接對照的標準應是培養目標與要求,出發點應是不同階段學生思想發展規律和狀況。二是要全面認識學校德育現狀,找準“切入點”。三是要精心安排,強調落實:要抓住重點、抓住中心,要抓好德育主要方面的銜接。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定出措施促進德育銜接工作盡快到位
(一)切實加強黨對德育工作的領導
1.充分發揮大中學校各級黨組織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作用。各級黨組織要使團委、學生處(政教處)、班主任、輸導員、兩課教師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大中學校各級黨組織要組織強有力的德育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強化德育銜接工作。
3.強化德育在學校工作中居于首位的意識。明確德育銜接工作對學生健康成長的至關重要性,加強對銜接工作的科學認識。
4.對于各種有關大中學德育銜接的建議進行匯總、歸納,不斷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確立德育工作中的重難點,提出對策,指出方向、不斷指導德育銜接工作順利開展。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具體措施.運用行政調控職能促進德育銜接工作
1.要提出一個橫向到位、縱向貫通的楊達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對策,提出保障措施。
2.建立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評估體系。拿出成熟的銜接考核評估標準,建立定期的檢查評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的崗位責任制。
3.教育主管行政部門要定期檢查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的進展情況,進行評議,提出建議,督導其整改,不斷提高德育銜接水平。同時給予德育工作搞得好,抓得有實效的大中學校和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從而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4.各級科研主管部門,尤其是各級教育科研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大中學校德育銜接理論研究的支持力度,更多地發布相關課題,加大經費支持和理論支持。
二、加強交流,完善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的交流管道
(一)加強大中學校、尤其是重點中學和大學一年級德育工作,抓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中學德育要具有前瞻性,要加強對中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學生初步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他們高中的.學習更有內驅力。同時,中學也要有意識地介紹大學學習與生活的一般要求和各級各類大學對于中學生的特殊要求,使尚未成為大學生的中學生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個初步了解,不至于將來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大學也要加強對大學一年級新生的德育工作。第一,除了一般性的思想調查相思想教育外,大學德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與輔導員要多與新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與生活,傾聽他們的呼聲,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及思想上的困惑,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與針對性。第二,要加強管理,幫助新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钡,由于當前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嬌慣下養成不良的習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一年級必須嚴格管理,在管理中育人。第三,更多地開展人文講座和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的理論和道德素養,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建立并完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的交流管道
1.提倡大中學校之間相互交流,鼓勵大學教師到中學去講課,做報告。同時,有意識引導中學生到大學參觀,感受大學的氛圍;聘請中學的優秀畢業生回到母校作報告、講他們的親身體會,使中學生們明白中學階段知識積累與素質養成的重要性。
2.發動大中學校聯合進行課題研究。主要由大力學校老師參加,以加強兩級學校之間的聯系和交流。通過交流討論,弄清大中學校德育銜接之間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攻關。
3.大中學校要定期召開德育工作文流會、懇談會、務虛會等,互通信息,交流經驗,使德育銜接工作步入科學化、制度化軌道。
4.建立網上交流管道,使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交流適時化。隨著因特網的快速發展和學校逐步普及因特網,有必要在網上建立固定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交流網址或網站。鼓勵大中學校德育工作者上網交流,使他們適時、快捷地了解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及時做出反應。
(三)積極加強與國外德育界的交流與聯系
大中學校要鼓勵德育工作者積極參加高水平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并選派優秀德育教師與專家赴國外進行考察,評價其德育工作之得失,為我們更好開展德育銜接工作提供借鑒。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和各種媒介,學習西方德育方面的最新成果為我所用。
三、提高德育隊伍素質,建立德育網絡,優化育人環境
(一)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大中學校德育隊伍
建立定期的培訓機制,提高大中學校德育工作者的學歷和素質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可以來取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兩種形式,加大對德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努力使德育工作者成為學音化、專家化的新型人才。
同時,要完善中學德育工作者職稱體系,改變目前戶學德育工作者職稱掛靠其他職稱系列的狀況、以真正體現中學德育工作者的價值,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完善學校內部德育網絡,建立“三育人”體系
大中學校內要真正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定期予以考核,對先進的“三育人”單位與個人予以表揚和表彰,對落后的“三育人”單位與個人予以批評和處分,做到賞罰分明,從而使德育工作真正地硬起來,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三)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優化育人環境
1.成立家長委員會,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交流。大學要與一年級新生家長建立并保持經常性聯系,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調查顯示,家長與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之比是70%:30%,可見家庭對學生的影響之深。大學生第一次遠離父母,更加思念親人,搞好與家長的配合,是教育好學生的重要手段。在大學生入學時,學校要主動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建立檔案,并向家長宣傳學校的育人方案以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此后,定期把學生在校的情況通過電話或信函及時通知家長,使家長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發揮他們的親緣優勢,搞好學生的思想教育。
2.大中學校可與所在社區配合,加強對本社區學生的引導。可以開展以下工作:組織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參加各種有益于社區的勞動,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為居民服務等;組織各種興趣小組,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他們的生活,學校會同社區聘請專人對他們進行學習輔導,對他們作報告,培養他們的情感;組織社區的大中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加強他們之間的交流,使他們互相了解,互相幫助;堅決清除本社區內影響學生成長的各種不良因素,為學生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4
大學的英語教學中的創新就是要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是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基礎的教育。所以,英語教學中要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創造出英語的學習氛圍,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當前的大學英語教育不斷向前發展。從而培養出高素質英語專業的人才。本文就從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大學英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不斷加深,而英語作為世界上通用的語言,成為了各個學科領域必不可少的信息傳播媒介。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社會上對于英語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尤其是對大學英語的改革呼聲也日益高漲,這就是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希望本文能夠給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有所啟發。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滯后
在信息時代中,對于知識的更新是很重要的,目前我國高校教學中對英語教學課程普遍存在認識的誤區:一、仍然采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學習的效率低下,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千篇一律,教學方式極其乏味,這些教學模式的缺陷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水平低,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對于學生課堂的實踐能力不太注重,不利用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培養英語的創新型人才。
(二)大學英語口語水平較低
在大學生英語的課程中,口語能力的培養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核心內容之一,現在學生往往只注重書本知識,卻往往忽視了在英語的課堂中的口語能力,造成了學生在面對英語的實際情況下時不知所措。要想培養大學英語的創新型人才,務必要注重大學生的口語實踐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樂趣和對實現創新能力的渴望。
(三)大學英語的應試教育弊端,教學理念落后和教學方式的呆板
在我國的高校,教師受到了傳統的教學中應試教學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對于知識的索取只是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上,卻并沒有注意到大學生教學的核心是實踐,而在考試中英語實踐分數的比例往往也低于20%,而大約70%—80%是考察大學英語書面知識,這就造成了在學習上只會培養大批死記硬背的學生,而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往往差強人意,同時,對于一些具備創新能力的同學也就有失公允,現代社會的最需要應該是創新型人才。所以社會所需的英語人才就是我們所要培養的人才,而這種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人才的發展和成長空間。
二、對于我國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創新措施
(一)創造學生之間良好的學習氛圍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在學生間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讓學生自選題目進行解答,如果有需要可以讓學生之間自行組建英語交流小組,并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軟件幫助,查找和課題相關聯的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進行英語的立題、研究、探究等自主學習的活動,幫助學生運用現有的知識來提高解決英語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上更應該注重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改變傳統乏味的教學方式,通過創造學生之間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之間的學習樂趣,從而極大挖掘學生創新的潛力。
(二)充分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就是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創新潛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英語技能比賽,讓學生在技能比賽中形成競爭意識,另外,在技能比賽規則的設定上要增加綜合設計性的課堂,從而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挖掘。課程的設計元素中不但要符合大學英語的前瞻性和探索性,內容的設置還要體現一定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英語獨立思考能力。又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可以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引導學生“手、腦”并用,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獲得創新靈感,另外,在展示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增加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與自己的生活實踐相關聯的事物中吸引眼球,這樣可以極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并結合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進行高效教學。
(三)英語教育中考核方式分層式教學的轉變
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為教學效率的創造條件。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學者就應充分利用好這一點,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設定不同層次的英語測試,時刻對學生英語水平有充分的把握,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其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基礎之上,來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奠定堅實基礎。實施英語分層教學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是對當前教學方式的一種肯定。教育最終受益者是學生。分層教學符合這一需要,充分調動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掌握程度高低與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其它有效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保證。分層教學促使教學活動有序展開,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發展。
以學生管理為切入點。要想實行分層教學就必須對學生實際情況有充分了解,并不是簡單的試卷就能夠檢測出來。例如:針對剛入學的新生,在參考高考英語成績同時,應該再組織一場考試,將學生成績分成若干部分。如:聽力成績、閱讀理解、口語表達、單項選擇等各項成績,擺脫原來只依照成績進行教學的方式,這樣以學生管理為切入點,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性,為其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提供保證。
結語:創新思維是現代社會中培養人才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特別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領域,一方面,要能夠創造學生之間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要能夠注重在英語教學中,對于英語教育中考核方式分層式教學的轉變,在另外一方面,讓學生在與自己的生活實踐相關聯的事物中吸引眼球,這樣可以極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并結合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進行高效教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人才的培養也要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教學上更應該把創新思維的培養放在第一的位置,這樣才能不斷提升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5
摘要:教育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從教育藝術的教育語言、教育氣氛、教育節奏、教育機智和教育合作五個方面,探討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藝術;大學英語;教學;應用
一、教育語言
彼得羅夫斯基說:“教育活動的高度有效性在許多情況下依賴于教師的語言的修養。”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語言取向方面,教師應該堅持以英文講課為主,這樣有助于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讓學生也有一種用英語表達的沖動;碰到語法講解部分則可用漢語或雙語解釋,避免學生因為晦澀難懂而產生逆反的學習心理。教師亦要根據讀寫和視聽說課程的不同切換語言的風格。讀寫課程中,對文章背景介紹、內容講解、體裁分析上應盡量采用規范的書面英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和理性思維能力。視聽說課程中,則要用口語化教學,因為學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交際能力。因此,在視聽說課程教學中可以適當采用交際教學法,即盡量回避母語,以英語為唯一語言開展分組討論、話題辯論、角色扮演等有意義有目的的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
二、教育氣氛
為了更好地創造教育氛圍,應把握以下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教師應當保持熱情活躍的情緒和情感。大學英語課程不同于其他的母語教學課程,學生普遍存在開口難、怕開口的弱點,這種情況下,教師豐富的表情和夸張的肢體語言往往能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情緒。第二,教師應適當容忍和理解學生的不足與欠缺。教師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要讓教師的威嚴扼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方式方法,耐心地、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糾錯和改進。第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大學英語教學應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低設置差異化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他們確定各自新的學習目標,不斷取得進步。
三、教育節奏
1.動與靜的辯證關系處理。良好的教學節奏應該是師生之間的動靜結合,不能只由老師唱獨角戲,不能一味填鴨式地教學。如在講授課文之前,可根據文章風格、內容或背景設計若干個開放式的問題,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供學生深入思考后展開熱烈的課堂討論,這樣的教育節奏方能體現動靜交替的有機結合,產生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2.張與弛的辯證關系處理。一是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特點,使學生的注意力較難長時間集中在同一內容上,在設置課程內容時應注意形式多樣。大學英語教學中,可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如看英文短片、聽VOA和BBC慢速英語、將經濟、社會和生活等熱點詞匯或話題融入教材內容的擴充中。二是教學內容應難易相間、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高低起伏,吸引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三是根據學生反映調節節奏,一成不變的教學節奏將使老師和學生產生厭倦和懈怠情緒,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
3.疏與密的辯證關系處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為使學生高效率地接受信息,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保持信息輸入的疏密相間。例如,有些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中的文章比較易懂,詞匯也相對簡單,為避免學生產生自滿情緒,可從簡單的單詞提升到構詞法的知識講解,既讓學生系統地掌握構詞法,又讓學生通過構詞法擴充了詞匯量。
四、教育機智
運用教育機智,教師可根據教學中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準確而迅速地作出判斷,并采取恰當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這也是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如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英譯中的情形時,教師由于擅長英語語言思維的定勢,一時無法找到恰當的中文表達方式而形成語塞,此時便可借機向學生提問,有些學生具備較為深厚的漢語功底,可能涌現出貼切而有文采的中文翻譯,這樣,既掩蓋了教師的窘境,又調動了課堂的良好氣氛,此時,教師可適時加以總結:外語的學習只有建立在母語良好功底的基礎之上,才能相得益彰,并可借機鼓勵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母語基礎,對外語的學習更應該充滿信心。
五、教育合作
教育活動的合作藝術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雙方緊密配合,協調一致,雙方能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教師和學生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創造良好的教育合作,教師應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教師要信任學生。所謂信任學生,就是要相信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堅信他們通過正向合理引導能在學習上有所提高和收獲。大學英語教師應從一名知識的講授者和傳播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甚或是參與者,更加重視和信任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在信任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引領其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二,教育過程應具備吸引力。學生是否積極、自愿參與教育活動是衡量教育工作成敗的標準之一,也是評價師生合作好壞的重要依據。大學英語教學應順應以先進的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改革計劃,采用制定融合網絡、視頻、教學軟件、課堂綜合應用等個性化、立體式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視覺型學習風格需求。
六、結束語
“教育有法,教無定法。”教育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必須有親密的師生關系及和諧的教育氛圍,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上述教育藝術的五個方面是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各具功能,各有效果。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到聯系實際、靈活把握、融會貫通,從而發揮教育藝術的綜合效用,使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更具藝術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何齊宗.教育原理與藝術[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
[2]王冉.高校外語教學改革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教育與職業,20xx
[3]林莉蘭.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結構分析與研究[J].外語界,20xx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6
高等美術教育從教育的方向上來看,可以分為專門的美術院校、師范類美術系科和綜合性大學中的美術院系三種情況。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眾多綜合性大學開始大力發展藝術類專業,美術專業是藝術專業發展中重要的一種,如何在綜合性大學教育中開展好美術專業教育,提高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的質量是我們所關心的重要問題。
一、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美術教育的目標培養不明確
美術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專業性特點,要想上高等院校的美術專業都要經過高考的專業課程考試,只要通過了嚴格考核,才能走進高校的美術專業進行學習。然而,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綜合性大學的美術教育專業招收的學生素質越來越低。目前,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教育主要是根據專業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運行的,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以及教育的方法上都是參照專業的美術學院實行的,沒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模式,造成專業不專的尷尬局面。在教學形式上,過分注重美術基本技能的訓練,但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致使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學生很難適應新時期下社會發展的需求。
2.實踐能力得不到應有鍛煉
高等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一般都有實踐課程提升學生在高校學習中的能力。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側重于課堂教學中的專業技能實踐,對于實習過程中的實踐環節卻缺乏基本的.管理經驗,大部分學生對于美術專業的實現過程只是流于一種形式,根本達到不到實踐鍛煉的目的,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夠及時解決,造成學生美術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
3.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缺乏重視
當前的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教育,在教學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學生在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習中有嚴重的偏科現象,認為只要有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就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殊不知,高素質的人才是具有綜合能力水平的人才,不但要有精通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大學生最基本的人文素養,將專業課程和理論文化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人才需求。
二、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發展的方向
1.要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專業不同于專業的美術院校,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必須要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科學的教育教學計劃,將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將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結合起來,將專業知識的培養和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結合起來,旨在培養具有全面發展的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另外,在美術課程設置上,要將人才培養定位和課程安排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美術教學課程體系,既能夠突出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的特點,又不能完全模仿專業美術院校的方式,做到目標明確,個性突出。
2.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當前,高等院校的學生其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比較低的,這也是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問題,高等院校的美術專業教育更加注重實踐能力水平,只有在實踐中才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美術水平,才能提升學生的美術理論素養。因此,綜合性大學的美術教育要將美術實踐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來抓,不但要重視學生美術專業技能的培訓,還要重視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創新思維得到鍛煉,理論知識得到加深,綜合水平得到提升。
3.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高等院校的美術專業教育要使學生真正樹立起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理念,使其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始終。為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的觀念,從單純的教給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訓練,逐步轉變為以教育學生的思想為根本,以提高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為目標。廣大高校的美術教師要將美術的教育思想回歸到人文教育、美術文化教育的層次上來,增強大學美術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從而,有效提高大學學生的美術素養,以適應新時代人才發展的需求?傊,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專業雖然在高校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綜合性大學,在培養美術人才,提高大學生的美術專業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要重視綜合性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的改革和發展,摒棄錯誤的思想和方法,創新新的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的美術大學生而不斷努力。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7
摘 要 大學英語教育正在成為應試教育的延續,學生學習英語“功利性”明顯,長此以往,英語教育的處境將變得越來越尷尬。筆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一些淺析,簡單分析了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其后果,認為在大英語教學改革中也應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育 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自主學習
中國的學生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接觸英語,到了大學,已經進入比較高級的階段,經過最少六年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絕不能再僅僅滿足于掌握日常的交際用語,而是能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一般的聽、說、讀、寫,與外國人日常交往無障礙,只有達到這一程度,大學英語教育才算是比較成功的。但目前的狀況是,不少大學生遇到外國人依然不敢開口說英語,即使是說,也僅限于“How are you?”、“Nice tomeet you”等簡單的問候語,再想深入交流幾乎不可能。一門外語,學了十幾年,竟然不能流利的脫口而出,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界的尷尬。
當然,在這里我不是全盤否定應試考試,只要運用得當,考試是可以發揮它選拔人才的積極作用的,只是現今社會將考試的作用無限擴大,這種風氣延續到高校,對于高校的英語教育來說,利大于弊。所以大學英語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應改革目前這種應試的教育模式。
一、產生的原因
。ㄒ唬┰趪说膫鹘y觀念中,考試成績高的就是優秀的學生,就是人才。為了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記筆記,態度也很端正,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大學英語課堂儼然是期末考試或等級考試的考前輔導班。而教師們在教學中也不時穿插與考試有關的內容,甚至會像中小學教師那樣強調某部分是重點,考試會涉及到,諸如此類。
。ǘ└偁幍募觿。中國每年有幾百萬名大學畢業生,他們面臨的.就業壓力前所未有,為了增加就業籌碼,學生對于英語的考級也呈現出空前的熱情。有了龐大的市場需要,圖書音像市場上也充斥著良莠不齊的輔導資料,這既是應試教育的一個表現,又在無形中成了應試教育的推手。另外,為了提高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甚至有高校將其視為教師業務考核的一個標準,這嚴重違背了大學英語教育的初衷。
二、如何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ㄒ唬┰诮虒W改革中,教育部門起到一個主導作用。相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自己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指導及監管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弱化四六級證書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評定作用。另一方面,應將學生英語水平測試多元化,通過舉辦權威性的英語競賽、口語大賽等方式,讓大學生們有更多的途徑來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學會靈活運用英語,教育部門及各高校應當努力為學生提供這樣的平臺。
。ǘ┙處熢诖髮W英語教育中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首先,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應給學生灌輸這樣一種理念:英語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或取得證書,而是在培養自己的語言能力,要多方位發展,提高自己的素質,視英語學習為一種素質教育。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實行正確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有著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模式無可比擬的強大課容量,生動的畫面和多變的圖像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感官上刺激學生,更使得教師在授課時得心應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資源還是教師海量的資源庫,教師們可以在此平臺上資源共享,共同探討,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再次,教師在教學中還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課堂教學是需要互動的,教師在上課時除了眼神交流以外,還需要必要的肢體語言。豐富的肢體語言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有利于啟發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ㄈ⿲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是潛移默化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共同的努力。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一個渠道,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渠道,在課堂上營造一個活潑、開放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不斷鼓勵他們樹立起信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在大學英語改革中,教師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和業務水平以外,更應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新他們的觀念,端正他們的態度,糾正他們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只有這樣,大學英語教育才不會淪為應試教育的延續,才是真正的大學英語教育。
參考文獻:
[1]閻志堅,武世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中國高等教育,20xx(2).
[2]顧曰國.外語教學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xx.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8
【摘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高度重視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大膽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并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政策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于20世紀在發達國家中率先興起。我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對此高度重視,并于20世紀末開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索,教育部先后頒發了相關文件,對高校提出了明確要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為此,我們必須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清醒的認識,更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演進及其本質向度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
1.創新教育的起源
“創新理論”最先由約瑟夫熊彼特從經濟學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奧地利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用“創新”理論解釋并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他探討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創新與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嚴格區別開來,認為“創新”是經濟概念而非技術概念,“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是將原始生產要素重新排列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經濟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約瑟夫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影響,20世紀40年代創新成為教育的新思潮,創新教育旨在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最先誕生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其他發達國家逐漸興起。
2.創業教育的興起
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受教育者的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是培養其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教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1947年哈佛商學院的邁爾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學中開設了一門創業課程———“創新企業管理”。20世紀末美國多數院校開設了創業課程,并設立“創業教育項目”。美國是較早在大學進行創業教育且具有完備創業教育體系的國家,已經建立了課程體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適當、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發展成熟,以及法律對創業培訓和小企業孵化保障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目前,發達國家均先后采取相關措施開展創業教育。聯合國充分肯定了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對于以知識教育為主的“學術性護照”、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的“職業性護照”之外的以創業能力教育為主的“第三本護照”的主張。
(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發展
1.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階段
在國內最先將創業計劃大賽引入高校校園的是清華大學。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了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并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開設了“高新技術創業管理”課程及“創新與創業管理”專業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等有關部門舉辦的全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行。大賽匯集了全國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1999年6月國家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20xx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大學開展了教育工作試點,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實踐探索,在高等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2.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階段
20xx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發展階段。《意見》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保1]《意見》從戰略的高度指出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還對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出了明確方向。20xx年教育部發出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通知,將28所部屬院校和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地方院校列入項目試點名單,對這些高校給予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進高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20xx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又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為高校創新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向度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其本質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注重思維開發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發展,使大學生走向社會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專業技能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與促進大學生就業有密切的聯系,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率,但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從社會發展的視角考量,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率是使大學畢業生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提升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及核心要素,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及外在表現形式。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的缺失
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出是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從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上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超越,是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上的深刻變革。但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更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2]。多數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在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和緩解就業壓力上,把創新創業教育同就業指導教育混為一談,這就偏離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實質。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教育部《意見》指出: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三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上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應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及思維開發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專業教育方面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形成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既沒有專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沒有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僅僅停留在增設一些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上。也有的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基地等,但絕大多數院校還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還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融入專業教育的全部過程。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手段滯后
1.師資方面所呈現的問題
目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教學的師資嚴重缺乏,既存在數量不足,又存在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技能不強的問題。多數高校“現有承擔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以學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和輔導員為主。他們有一定的就業指導理論基礎和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沒有較多案例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不僅在數量上不能滿足需要,在業務能力和實踐經驗上也與創新創業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遠”[3]。
2.教學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教學手段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創新創業教育實驗、教學設施建設滯后,多數院校還沒有建立起能滿足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驗室;二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媒體教學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創新與創業精品課程數量少,課程資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創新課程名不符實”[4];三是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滯后。“實踐基地欠缺,多是以企業參觀、實訓室模擬實訓等形式,缺乏實效!保5]校企協作教學對多數院校來講還只是探索,或者說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認識方面的因素及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實踐的時間較短等原因,也有客觀上國家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此種現狀必須盡快改變,否則將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將會被發達國家拋得越來越遠。
(四)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學生積極性不高
1.校園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夠濃厚
多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輿論宣傳滯后,校園創新創業教育只有教務、就業、學團等部門關注,還未引起全面的重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教育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是對傳統教育教學的挑戰,它既不僅僅是增加一兩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不僅僅是開設一兩個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更不僅僅是幾個部門的事,而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改革。
2.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
有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的意愿普遍不強,有80%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冷淡,根本就沒想過要創業;只有11%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較強,表示有創業的想法。”[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偏頗理解;二是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大賽受限,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三是部分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信心。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舉措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1.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
《國家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對新時期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戰略轉變,它不僅僅要求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必須轉變,更重要的是學校主要領導、廣大教師、學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須發生根本性轉變。創新創業教育要貫穿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階段,要把這種理念落實到教學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之中。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從大的方面說這項改革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實現的遲早。因此,要在深入學習、領會有關文件的基礎上提高認識,借鑒發達國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本校實際,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學生自覺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必要條件,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變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要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實際增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并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生的主修課程,規定合理的教學時數。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建設,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形成科學的創新知識結構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實踐證明,一種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而且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綜合性知識的培訓,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
2.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各門專業課程教學都必須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緊密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在深入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重新編制教學大綱,重新設置課程內容,增加學生實踐教學課時,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課堂上增加案例教學及師生互動環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感受,增加教學的感染力。要注重把校內實踐教學、校企協作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學生自主創新創業項目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7]。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效銜接、形成合力。
(三)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結合本校及專業特點建設創新創業教研中心,打破專業限制,把研究室、實驗室、孵化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改變以往老師做學生看或只是少數學生做多數學生看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要讓更多的學生動手實踐。
2.強化專業競賽及社會實踐活動環節
目前,國家、省市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毋庸置疑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引導、推動作用,但參加的畢竟是少數人,而且又有一定的專業限制。因此,各高校應以國家創新創業競賽為引導,以校內創新創業競賽為重點,大力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教師的思想水準、認識水平、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將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教學效果,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創業思維及相應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學生,優秀的教師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要建設好一支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共同課的教師隊伍。要進行專門培訓,使其不但具備先進的思想理念,同時還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在開展創新創業教改實踐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二是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創新創業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各個專業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技能;三是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注重發揮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可把社會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權威聘為兼職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帶領學生開展主題研究,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
2.加強保障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需要學校各個方面的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經費支出,特別是剛剛起步階段,無論是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還是項目大賽,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要創造條件,保障房舍、場地、設備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為慎重起見,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先進行教學改革試點,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開,試點階段要選派得力的干部和有豐富經驗且熱愛此項工作的教師?傊,要強化領導,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http://www.jyb.cn
[2]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載《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年第1期。
。3]李國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載《當代職業教育》,20xx年第11期。
。4][5]楊波葛珺沂:《開放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年第3期。
[6]江彩霞:《基于創業實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載《人力資源管理》,20xx年第9期。
[7]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29頁。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9
1建構新的大學體育教學目標
現代社會提出了新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標志,使體育課程的目標不再僅僅是增強學生體質,還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列入了其中。人們能夠有效地服務于社會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須要具有強健的體魄,也是一個民族生命力是否旺盛的重要體現。所以,開展大學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必須是“健康第一”,對大學體育教育的目標要重新審視,引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把教育改革不斷地深入,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總要求,進一步強化體育教學工作,所有體育教學活動必須具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和有針對性,F代設置課程理論必須所設置的課程必須具有主體性、綜合性以及未來性等特征。為此,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的宗旨必須是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能夠增強學生體魄,幫助學生練就必要的體育技能與技術,使學生心智得到啟發。
2構建大學體育教學的新思路
2.1構建大學體育教學的新結構
以先進的教學策略、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和定位的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充分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對大學體育教學中所有關聯的要素以及其外部環境與系統效益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優化,力求在老師、學生以及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之間達成最佳結構。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極其重要的措施就是新建體育教學的科學結構、定位體育教學的目標、組織新穎的體育教學內容。大學體育在定位教學目標時除了指導思想必須是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此外,各個學校還必須將本校的特點以及教學宗旨融入進去。在組織教學內容時還必須要充分考慮本校的教學設備、教學環境和學生特點等,使教學內容能夠充分體現本校特色。對課程的教學設計來說,它是教學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從中也充分反映了實施教學內容的大體情況。教學評價則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標尺?偠灾,在大學體育教育中既要充分體現總的教育思想,又能把本校的特色與教學宗旨充分展現出來。
2.2努力更新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方式
第一,構建新穎的、科學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三種教學模式,即基礎課模式、專項選項教學模式以及俱樂部教學模式。還有學者總結出了7種大學體育教學模式——適合于大學新生中素質較差學生的素質型模式;與傳統模式很相近的技術型模式;適合于那些有特長、技術較好學生的競技型;適合于那些身體有傷、殘、病學生的康復型模式;娛樂型模式,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型模式;以健康咨詢為主的咨詢型模式;與俱樂部模式很相近的自由型模式。不管哪種教學模式從本質來說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對現行教學模式的優、缺點進行綜合,再把大學教育的特征結合起來,建議當前的大學體育教育必須要確保不低于每周兩節課,把基礎課模式、專項選項教學模式以及俱樂部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大一、大二、大三各個年級開足體育課,但是,其教學的要求與方式要有較大的區別。在大一時,宜采取基礎課模式,其主要目標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及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大二時,宜采取專項選項教學模式,打破以系別、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組織形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不分系別、不分班級地組織學生上課,在組織上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設置盡可能多的專選課,如設置形體健美操、女子防身術、游泳、網球、乒乓球、體育舞蹈、籃球、搏擊等專項,盡可能地滿足所有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每個專項項目可科學地分成三個級別的評價標準,對每個級別再給予相應的分值,學生再以自己的喜好和現在所具有的水平為依據進行選課和相應的等級,突破年級與班級的局限,擴大了學生間的交往面,這種選項課有利充分實現教學目標,從心理學方面來看,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他們會在心理上產生十分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對學習結果會產生十分強烈的心理期望值。在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后,他們就會對體育學習具有了一個內在動力,從而會在體育學習中投入積極的思維,也會積極地進行刻苦練習,在心理上也會因為鍛煉的辛苦而快樂,當然也給終身體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大學三年級時,體育教學就宜采取俱樂部模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條件為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俱樂部進行學習。
第二,體育老師要千方百計地設計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大學學生都來自于高中畢業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于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在高中時由于種種原因體育課所開的課時十分有限,致使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很多體運動育項很不熟悉,學生在技能、體能、意識和體質方面都不是很好。為此,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要更加重視教學的層次性,盡可能地使它具有個性。而現在的大學體育教學內容大多都是以教材為依據,老師的教學方法也十分的單調,致使學生感到體育課枯燥而乏味,顯然在體育課上就沒有什么積極性,更談不上主動性了。另外,在體育課上,老師還要考慮大學生的身心特點,盡可能地去豐富教學內容,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要盡可能地形式多樣和負有活潑感。在教學中,體育老師將多媒體技術引入進去,使其成為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還可以使整個體育教學過程實現網絡化的管理,以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第三,精心設計大學體育教學的考核與評價及其指導思想。努力完善大學體育教育在考核與評價方面的工作是改革體育教學的關鍵,也還是體育教育改革的著力點。教學評價既能對學生在體育知識與技能技術方面掌握情況進行有效地檢測,也能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能力進行有效量化,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長期意識。還有就是通過教學評價還可以使學生在提升各自體育能力的過程中體會到體育所帶來的樂趣,并且在心理上得到享受。所以對大學體育教學進行考核與評價的思想基礎是要求大學生能夠在畢業前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術與技能,努力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為他們在以后的工作提供強健的體魄。認為大學體育教學的考核與評價工作要如下操作。學生在所設置的體育項目中選擇自己適合的項目和等級去完成體育課的學習,學生在通過了1/3的課時學習后可向老師申請考試,在考試合格以后,他們就可以選擇別外的項目或者選擇原來項目的高等級進行學習,在學期考核時則以最好成績計入學期成績。要求所有學生能夠在2年內完成至少2個體育項目的學習,并達到相應的等級要求。如果學生在2年內完成了考核,且達到了要求,則就可以向老師申請在以后的時間里免上體育課,不過他們還是要進行身體素質方面的測試。體育測試還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為體育測試內容要4個方面的內容:(1)理論知識部分,包含健康、健身、裁判法則等純知識性的內容,可以占總分20%。(2)身體素質部分,包含一般素質、專項素質等內容,可占總分的30%。(3)選項技術與技能進行綜合考核,可占總分的40%。(4)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態度與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程度,可占總分的10%。另外,體育老師還要在一學期教學開始時對學生們進行在運動能力和體育基礎方面做出較為全面的分析,學生給出合適的評定,給期末時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供必要的依據。老師對教學內容要進行簡單化處理,其重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在身心素質、利用合理技術鍛煉身體的能力等得到明顯的提高。
2.3大學體育教學將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
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更新。其具體表現就是:
(1)將學生以前那種被動學習體育的方式轉變成為主動學習體育,被動學習方式將學生作為了學習的客體,在學生者身上反映出了十分明顯的依賴性和受動性,所以學生在學習上的能動性、主體性以及學習的獨立性受到了相當程度地弱化。因此,必要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中心,使他們學習的能動性、主體性和獨立性得到不斷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突顯出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研究問題行為,努力促使學生成為善于學習的主人,進而促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和進行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的形成。
(2)發現式學習取代接受式學習。在以前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將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往往以講解、示范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幾乎不會讓學生在探索中去發現所要學習的知識,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精神、學習興趣以及體育知識的實踐能力。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多鼓勵學生去發現知識,使學生從中得到體驗,進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傊,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切實貫徹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構建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時必須要融入學校的教學宗旨和本校的特色,突破以前的單一模式,創設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和進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促使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能動性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使他們能夠真正成為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創新型人才。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0
計算機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普及到了生活中的各個行業,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在大學中,計算機教育已經非常普及,在每個大學生畢業前,都應該學好計算機這個基本工具的應用,因此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當前,我國的計算機教學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各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剛開設時,來聽課的人數很多,但是后來越來越少,不僅是理論課人很少,實踐上機課人也不多,所以對學生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一、當前計算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W生們的計算機水平不同。
對于現在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從中小學就開始接觸計算機,所以在大學中進行計算機教育時,學生們的起點都不是零,這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于受到城鄉差異及地區差異的影響,學生們在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水平高的學生在小學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到中學時已能夠自己編一些簡單的小程序,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還有些學生來自較偏僻的山區,因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對計算機還沒有接觸過。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按照正常的自然班進行授課時,授課內容對基礎好的同學來說知識陳舊,對上課失去興趣。對基礎差點的同學來說,講解太快跟不上,容易對上課失去信心,這樣的教學模式肯定是不利于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提高。
。ǘ┙虒W方法單一,教學效率不高。
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采用的一般是學生上機實習和教師多媒體授課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只講授不實踐的弊端。但是,這種方法還是存在著較明顯的弊端,采用多媒體方式的教學后,授課的內容增加了很多,且遠遠多于傳統授課時的內容。這些內容同時被灌輸到學生們的頭腦中時,學生很難對此有著較強的記憶能力。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操作演示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學生并不能立即進行實踐,這就導致剛學的.內容會很快就忘或是學生根本不感興趣。多媒體教學在現階段的理論授課中,采用的仍是演示的方法,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弊端仍然沒有被改變。
二、提高我國大學計算機教育水平的措施
。ㄒ唬┎捎梅謱哟谓虒W法。
分層次教學法很好地解決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具體方法是,在學生全部入學后,先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按照學生們的成績劃分為慢班、快班和免修三個不同層次的班級。對于慢班的學生,因為沒有計算機基礎,一切從零開始,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對計算機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述,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都不要太快。課下讓學生進行部分練習題的練習,同時將學生進行上機實踐的機會適當增加。對于快班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部分計算機知識,但是不能很熟練的操作,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授課計劃和授課內容,在課堂盡量不要講太多,點到即可,指導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免修的學生,他們對基本的操作和基礎知識都已經掌握,教師可適當給他們布置一部分上機題目,比如PPT、Word排版等。采用這種分層次教學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又減輕了教師自身的壓力。
。ǘ┘訌娊虒W實踐,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
校園網絡資源也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教授過程中有些問題可能沒有聽懂或是不理解,可以在課后到校園網上查找一下。要提高校園網絡的使用率,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很重要。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將相關的教學文件和教學信息發布上去,這是學生在網絡上獲取相關學習信息的重要途徑。在課余,學生可到校園網上查看相關的學習資料,或是進行學習項目的自選,還可以在網上進行探討和交流。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既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又能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ㄈ┘訌妼W生的上機指導,明確實驗目的。
在實驗過程中,要有著明確的目的和要求,且能夠保證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對每次實驗的結果進行考核和檢查。對于驗證性的實驗,要合理性地減少,對于綜合型和設計型的實驗要適當增加。學生能在不斷進行的試驗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將他們的求知欲大大激發,便于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探索能力的培養。比如對數據庫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為本班同學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大大提高。
(四)提高師資水平。
要想使教學質量得到充分的保證,師資隊伍建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會遇到“角色創新”和“角色學習”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將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不斷提升,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僅學習本專業的課程,與本課程相關的其他專業課程也要進行認真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能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最新的科技動向,這樣在授課中才能順利解答學生們的疑問和提問。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也需要進行提高,因為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積極進行創新探索,將理論轉為創新實踐。對教師來講,計算機教學是個特殊的過程,教師應在此過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性和主動性,將計算機教學目標更好地達成。
三、小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計算機教育變得更加重要了。計算機教學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加強對計算機教學的改革,促進計算機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更好地使用計算機這個基本工具,為祖國培養出合格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1
1互動式教學改革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探索實踐
1.1關于互動式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互動式教學改革是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探索方向,即以任課教師為主導,為學生為主體,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與互動,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動式教學有其突出的自身特點:一是互動性,相對于傳統課堂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更突出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由被動到主動,教師則由主講轉向引導與參與。課堂上師生關系處于平等地位,對話與合作;二是合作性,互動式教學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討,通過頭腦風暴,交流討論,集思廣益。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團隊學習力,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三是趣味性,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教育需要有意設置一些互動游戲、案例分析、提問搶答、角色扮演等環節,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氛圍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熱情。
1.2我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改革的背景
筆者所在的學校近年來學院不斷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置成全院公共必修課,總計32個學時。
進入20xx年,學校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反映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瓶頸,90后大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教堂出勤率明顯下降,課程教學實際效果難以保證。有鑒于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做過大量調查研究后,決定在20xx級新生部分班級中試點推行互動式教學改革。
1.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改革一次實踐運用
根據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統一規劃,筆者針對所教的市場營銷161班進行教學改革的實驗。
。1)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一是教學方案的整體設計。筆者堅持“啟發原則”與“參與原則”,即將引導啟發與學生參與作為整個教案方案設計的核心;二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在研究過營銷專業學生的特點(知識結構、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對此筆者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提前寫好教案并適當調整教學課程內容;三是教學場地安排,結合于互動式教學特點,筆者提前申請了學院多媒體多功能活動教室,并且科學地布置好場地。
。2)教學實施開展情況。首先,上課之初,筆者將全班42名學生隨機分成6組,每組7人。緊接著在筆者的主持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破冰活動。10分鐘的熱身小游戲過程中,選舉出每位小組的小組長,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隨后,筆者以一個視頻案例切入教學,要求各小組就視頻內容進行討論并且發言。教師借機觀察與推測學生學習的熱點、難點,進而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有針對性地引導與講解。兩節課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各類問題引導發學生自主思想,自己找答案。下課前筆者為學生列了1-2本參考資料,要求學生課后閱讀,下次課上進行分享與發言。
(3)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評估。2節課的教學中,有熱身游戲、案例分析、交流討論與自由發言,學生認真投入,積極性與主動性強、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也較為充分,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2此次互動式教學改革中存在的若干不之足與幾點思考
2.1課前的準備工作仍有不足,教學技能技術仍需提升
盡管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從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到互動方式上都有認真的設計,但仍然未能最大限度地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在引導與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過程中也顯得有些生硬。這些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互動式教學不但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技能技巧,還要求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良性互動,既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技能的熟練掌握,更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年齡、性格特點、知識水平、行為習慣有深入的了解。教師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為學生為主體,全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潛力。
2.2互動式教學改革的預期教學效果難以有效把控
兩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氛圍熱烈,學生積極性高漲,爭先恐后地發言,歡聲笑語不斷。但學生對課程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是否到位,則難以有效把控。在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問題,讓問題切中要害,真正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同時教師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個性特點和理解能力,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充分地激發其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深入到教學核心內容中去。
3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3.1互動式教學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教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有其自身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傳授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擔負著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邮浇虒W不同于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聽”,而是通過師生雙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創設情境,學生充分參與,對教學內容通過多情境、多內容、多形式的良性互動方式的探討,使每一名學生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良好個性品質的目的;邮浇虒W能有效切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特點,它通過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在參與中磨煉自己的思想,形成相應的情緒情感,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益。筆者認為互動式教學將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教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3.2進一步調動廣大高校教師運用互動式教學的積極性是關鍵
筆者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互動式教學改革在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保證實際教育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但在這一教學改革中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改革的態度起著關鍵作用;邮浇虒W要求教師地過去認真備課、認真組織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投入更多地時間設計教學環節和與學生良性互動,同時要也需要教師掌握更多地教學技能技術。與此同時還要教師克服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發揮互動式教學應有效果。
3.3互動性教學改革要進一步突出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方式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接受主體的教育過程。互動式教學改革則突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把握提問引導的質量,教師提問的水平直接關乎最終的教學效果。學生正是通過教師的問題得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與探究;二是課堂上的專題討論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激起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三是教師要掌握傾聽的藝術。教師通過通過有效傾聽鼓勵學生積極思想、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向更深的方向發展。四是教師要充分把握好互動的范圍,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用專業知識吸引學生,努力接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盡可能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大限度地展現互動性。
參考文獻
[1]劉野.互動教學內涵及實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xx(3).
[2]許倩.課堂互動教學的分析與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xx(1):123-124.
[3]馮萍.談互動式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大學教育,20xx,(5):88-90.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2
倫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道德現象中帶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問題,揭示道德的社會實質和發展規律,以規范人類道德生活行為的具體理論。對大學生倫理道德的研究不僅緣于倫理學教學理論研究的需要,更迫于大學生倫理學學習效果欠佳的現狀。
一、大學生倫理學學習效果欠佳的重要成因
。ㄒ唬└咝H宋目茖W教育的邊緣化影響大學生學習倫理學的興趣
倫理學理論隸屬于人文科學,人文科學主要涉及善與惡、該與不該等價值問題,其效用是善化心靈、規范行為,提高人性的涵養。但是,自近代始,相對于揭示客觀事物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的自然科學,以及效仿自然科學的量化研究方法而日益追求社會現象的確定性和公信度的社會科學來說,無法立即為人們提供實證知識或實用職業的人文科學一直難以得到人們的器重。很多時候人文科學教育成為了學校的一種裝飾和擺設,失去了它在學校教育系統中應有的位置。一些大學生之所以只對計算機、經濟學、各種自科類課程等所謂的“正課”、“主課”倍加關注,而對學習倫理學不感興趣,這與倫理學這類人文學科在受到實用主義教育的排擠后被淪為一種邊緣化的學科直接相關,因為在崇尚“惟實用是真、惟就業是用”的大學生和教師心中,“成才”是比“成人”更具實際意義的事情"。導致在一些大學里,學習倫理學理論幾乎成為了大學生的一件敷衍之事,不少大學生的內心甚至從來就沒有愛學的傾向。
。ǘ┯行Ы虒W方式的供給不足影響大學生對倫理學理論的認同
大學生通過倫理學教學能否產生自覺認同倫理學理論的學習效果,其關鍵就在于教師能否立足教材中的那些利于大學生準確把握自身存在意義和公正合理地應對各種現實利益關系的內容,使大學生在得到有效教學方式的供給中能夠自覺認同正確的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為他們主動踐行倫理學理論奠定必要的道德心理基礎。
遺憾的是,在我國高校,一些倫理學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一些教師由于忘記了倫理學的學科性質是一門育人課程,錯誤地將倫理學看成是一門純粹的政治意識形態教育課,這就決定了這些教師的教學經常是出于“完成政治任務”的需要,熱衷于向學生簡單地講解倫理學的基本內容,并強制要求學生把這些內容當作確定的“知識”予以背記,其結果是由于大學生對社會倫理道德的困惑沒能得到有效的化解,致使大學生們常常以囫圇吞棗的方式來接受這一理論,而且所接受的'理論也只能成為一個個硬結,不是被融入而是被嵌入到大學生的文化知識結構之中,引發理論認同的缺失。
。ㄈ﹤惱韺W理論傳播主體的可信賴性缺失影響大學生對倫理學理論的踐行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認識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比例很高,這說明大學生的道德理論認知水平并不低。一些具有高道德認知水平的大學生并不具有高幾率的道德實踐,一個突出的表現就道德理論的知行分離。這表明,當代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其通過對倫理學理論學習而具備較高的理論認同度后并不會必然地導致倫理實踐的發生。大學生踐行倫理學理論,除了需要對該理論的高度認同,還需要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等道德情感的催化。
凈化社會倫理道德環境以培育大學生倫理道德情感,從而促進大學生能夠主動踐行倫理學理論的關鍵就在于保持倫理學理論傳播主體在倡導和踐行倫理學理論時的可信賴性。令人惋惜的是,一些倫理學理論傳播主體在踐行倫理學理論方面并沒有贏得大學生的充分信賴。學校在宣傳和倡導社會主義倫理道德觀時由于經常不能得到一些主流媒體和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導致大學生對學校教育失去信任。
有些時候即使大學生在學校準確理解了應該掌握的社會道德生活準則和要求,一旦他回到家庭或進入社會后看到家長和主流媒體堅持的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道德生活準則和要求,這就易使大學生懷疑學校倫理學教育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其對倫理學理論的懷疑就變得更加嚴重,對踐行倫理學理論更是心灰意冷。
二、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即將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大學生的倫理觀對于具有高學歷、高技術的大學生來說,形成一種與其身份相符的思想意識和倫理道德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這種意識就決定了,他們會去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去運用手中的知識和能力,是用來造福社會還是危害社會。因此,大學生的倫理學教育不僅關系到學校、社會、家庭的穩定與和諧,也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一項內在要求,是一項重要的道德指標。就像我們社會公認的:一個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沒有疾病、更是心理上的沒有疾病,及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對大學生加強倫理學教育,即使從道德層面使他們接受正常的心理教育,幫助他們提高個人素養及道德品質,不僅僅是一種防范性的減少道德事故的手段,更是有利于他們最大化提升自身道德修養,加快自我發展的積極措施?偠灾倌甏笥,教育為本,教育大計,立德為先。
參考文獻:
[1]蔣凱.跨越知識與道德的鴻溝[J].現代大學教育,20xx(3):14.
[2]孟三愛.大學生誠信教育有效性的倫理學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8).
[3]郝曉玫.網絡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長沙大學學報,20xx(1).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3
社會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眾化教育轉型成為大勢所趨,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大學生人數迅猛増加,而當代大學生又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生力軍和后備人才,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如何,是當前教育界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大學生要面對不同的群體處理相對高中時期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更要在大學尋找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學生肩負著社會、親人的期望,實現自我成功的欲望也異常強烈,同時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種現實與心理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下是筆者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1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1環境變異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問題
由于生活環境、學習條件、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變化,大學生入學后很容易產生多種適應性心理問題。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便茫然無措,產生挫敗感、自卑感和焦慮情緒。這個問題很容易在學生剛進入大學后的一段時間產生。
1.2戀愛與性方面的情感激蕩問題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考慮問題比較簡單感情容易沖動,在如何處理戀愛的問題上常常感到困惑,以致引起心理失調。另外,在性心理方面上許多大學生對性知識缺乏健康、科學的認識,出現性認識偏差,以至于產生諸如單戀、對身體變化過分關注、性早熟等一系列問題。
1.3人際關系問題
所謂人際交往,是指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處于青少年期的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與穩定的關鍵時期,他們與人溝通,渴望被人理解。但是,有些同學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致使人際關系不和諧,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情緒;有些同學由于口頭表達能力差,缺乏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思想的勇氣,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有些同學由于家境貧困或成績不夠理想,也不愿意與人交往,因而感到孤獨、寂寞,認為生活空虛、無聊、乏味。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可見,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必備條件,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質量乃至身心健康。
1.4情緒問題
大學生入校后,社會角色的轉換引起許多的心理沖突。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郁。主要表現為對任何事都悲觀失望、意志消沉、內疚等。輕度的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而嚴重的往往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焦慮。通常包括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増加等。有些同學在入校之后發現大學并非是像他們憧憬的那么美好,開始感到失望,過分擔心將來,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3.自卑。常表現為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而這些大多是由于缺乏社交能力,學習及戀愛遭受挫折,家境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2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21普及心理學知識,奠定心理教育的基礎
普及心理學知識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了解自身的心理狀況和特點,也有利于加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高校應通過進修、培訓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的教育和再教育,使他們能更準確地把握教育對象,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目前我國高校開展心理教育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受過專門訓練的教育者。為了盡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據現有的人員實際采取邊工作邊學習的形式,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對于大學生,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學課程,舉辦心理學專題講座,利用各種傳媒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學知識。開設心理學課程可以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心理知識,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學會心理調節,保持自身的心理衛生,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目前各高校開設的心理學課程主要有“大學生心理學”、“青年心理學”、“大學生心理衛生”、“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心理學講座是當前一種有效的心理教育形式,它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內容,如對新生可舉辦“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專題講座,對中年級學生可舉辦“心理健康與成才”專題講座,對畢業生可舉辦“擇業前的心理準備”專題講座等。高?梢猿浞掷米陨硇麄麝嚨囟唷⑿麄餍问届`活等優勢,廣泛宣傳心理學知識,拓寬心理教育渠道。
2.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心理教育的氛圍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它對大學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其中心理教育功能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離不開校園文化。在新的世紀,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増強校園文化心理教育功能,是當前高校面臨的`新任務。校園文化在高校中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教育,規范自身的行為。健康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形成樂觀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也有助于培養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高校應結合新時期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文化氛圍濃、人才云集的優勢,開展豐富多采的校園文化活動,并注意突出校園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為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目前,許多高校正在舉辦的“藝術節”、“科技節”、“文化節’、“文學節”、“體育節”等活動都是很好的校園文化形式,很受大學生的歡迎,它們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在育人方面的不足,也是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3廣泛開展知識宣傳,普及心理衛生常識
注重多種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輔助活動,可通過給學生開辦講座的形式告訴青年大學生心理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以及預防和矯正辦法。也可利用墻報、廣播、電視、報紙、小冊子等多種形式的媒體和手段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掌握和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應對挫折、表達思維和情緒的能力,以及各種心理求助的能力。有效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可以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工作,做到心理問題及早預防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為了對學生心理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來源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心理問題研究。采取積極、主動的辦法和措施處理好可能出現的情況。我校每年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測試系統對學生進行測試,從中篩選出有癥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初期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4
摘要:“碎片化”閱讀日益成為高校大學生常態化的閱讀方式,對當前高校大學生的閱讀狀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順勢而為,切實融入“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背景,積極應對其可能帶來的沖擊,主動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碎片化”閱讀;閱讀狀況;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
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正在深刻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狀況,大學生讀者被動卷入了“碎片化”閱讀的浪潮中,將自身置于“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背景之下!八槠遍喿x作為契合數字網絡媒介社會發展背景下的新興閱讀類型,其影響波及的范圍至大學生讀者的閱讀習慣、閱讀思維和整體閱讀狀況;诖髮W生讀者閱讀方式的變更情勢,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定程度的考驗。因此,分析“碎片化”閱讀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思考并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現狀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將日常生活中間歇交替的碎片時間得以激活并被加以利用。閱讀,這一人類特有的獲取真知、汲取訊息的行為方式也前所未有地呈現出了可移動、跨時空的特征。過去的閱讀,形式單一,次數受限,花費時間較長;現在的閱讀,則呈現出了形式多樣,次數激增、耗時較短的多元結構特征。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這樣一種閱讀方式進行精準的定義,在此,筆者根據其特征典型和概念的接受程度將其稱作“碎片化”閱讀!八槠遍喿x天然的移動性、便攜性、即時性和互動性,滿足了大學生讀者閱讀視野多元化、閱讀需求個性化的要求,不僅給大學生們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也深刻影響著大學生讀者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這無形中也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為安徽工業大學的在校師生。調查問卷采用現場發放形式,共獲取問卷400份,有效問卷390份,有效率97.5%。根據此次調查,筆者發現,時下,高校大學生的閱讀狀況呈現以下顯著特點:
(一)“碎片化”閱讀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調查數據顯示有93.6%的學生每天會涉及以下至少兩項“碎片化”閱讀的內容:瀏覽網頁、通過搜索引擎查找資料;刷“微博”;逛貼吧;查閱電子郵件;觀看網絡化和數字化的圖片及文件;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瀏覽朋友圈、QQ空間,關注新聞資訊。“碎片化”閱讀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以及數字化閱讀廣泛普及的延伸型閱讀形式,其操作簡潔易掌握、文本信息量大,常伴有配圖和視頻,這些特有的閱讀形式吸引著大學生們將“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作為獲取信息的首選途徑。大學校園內,在行走的路上、食堂、教室,狂刷手機的低頭族、戴耳機聽“有聲讀物”或手捧“電子書”的學生比比皆是?梢姡八槠遍喿x的價值已經不局限于作為一種新型的流行的閱讀方式,更是一種新興的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多維度地融入了大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
(二)大學生閱讀存在娛樂化和“淺”閱讀傾向
數據顯示,有67.8%的學生每天會花超過5個小時在玩游戲,聽歌,看電影和網上聊天。50%以上的學生用手機瀏覽新聞推送、用即時通訊軟件與朋友聊天溝通,時不時地刷朋友圈機械式地關注他人的動態。這樣的一些行為似乎本身就是一種閱讀行為,或者說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閱讀行為的出現。然而,這樣展開的閱讀活動很大程度上是“蜻蜓點水式”的,是淺嘗輒止的。筆者看來,這些行為與其說是有意識地閱讀,倒不如說是不自覺地瀏覽。除此之外,除了閱讀相關的'專業課書籍,有56.8%的學生喜歡在電子閱讀器、智能手機上閱讀都市、言情、科幻等通俗讀物,置于古典文學、哲學、史學等人文社科類的電子書則很少被人問津。凡是冠之以“微”字的,諸如微博、微信閱讀等,其往往提供的閱讀內容也是微小的、破碎的、支離的、雜亂的。長期的閱讀“碎片化”導致大學生讀者的閱讀心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焦慮感、浮躁情緒不自覺地產生,心理負荷加重,閱讀心理狀態受到消極影響。閱讀也少了知識積累價值本應有的厚重感,大學生的閱讀也開始追求娛樂化、變得淺薄化。調查中,盡管仍有60.6%學生表示能夠通過“碎片化”閱讀進行自主學習,但也只有20.8%的大學生養成了一定的閱讀素養,可以通過獲取相關信息,加以記憶和歸檔。此外,有63.4%的大學生讀者表示在閱讀“碎片化”的信息時,幾乎不會去考慮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說,多數大學生讀者的媒介素養尚未形式。帶有功利性的閱讀目的使得大學生讀者身陷信息的累積導致的信息超載之中,根本無法進行閱讀思維的有效鍛煉,閱讀水平下降,閱讀狀況堪憂。
二、“碎片化”閱讀”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碎片化”閱讀背景之下是大學生閱讀需求多樣化、閱讀形式娛樂化和閱讀內容淺薄化的發展傾向,極大地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碎片化”閱讀”背景下應當如何調整并改進自身以迎接挑戰。
(一)積極發揮“輿論領袖”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響
“輿論領袖”是指那些交際廣泛,同媒體的接觸頻度遠高于一般人,并且樂于創新,觀點能對普通受眾的態度和行為產生較大影響的一類人。他們的知識面、責任感、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對大眾傳媒的忠誠度和接觸量都遠遠高于和大于一般人。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領袖”,積極發揮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響力,使得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技術嫻熟地利用新媒體,針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采取“結合性”的工作方法,優化工作方案、實現因材施教,努力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里發聲,讓大學生讀者能夠聽得來自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的、積極的、正面的聲音。這樣一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會比以往具備更為生動活潑、內容廣泛、形式翻新且力量強大的說服力,從而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原則
“碎片化”閱讀背景下,閱讀的互動性是當前大學生閱讀狀況的呈現出來的典型特征之一。互動行為激發了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自我主體性意識。大學生讀者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其行為在獨立性、創造性、自覺性、自主性等方面均有顯著提高。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也只有以人為本,方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活動,培育他們自覺有效的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和知識、倡導閱讀價值、充分挖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個體思維能力、培育并發展學生的自學潛能和創造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大學生讀者的思想意識發展規律、個體的接受能力及行為特點,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關切他們的真實感受和心理訴求。
(三)切實聚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碎片”
“碎片化”閱讀呈現出來的碎片化特征可能會導致閱讀的分化,但與此同時也恰恰促進了閱讀群體的重新聚合。這樣一種基于相似相近的閱讀志趣和相通的閱讀價值認同感的閱讀群體可以視為若干虛擬網絡數字化閱讀空間里的閱讀社群。一般來說,社群指的是由眾多粉絲群體中脫穎而出的一些骨干分子和意見領袖建立起的更為聚集及目的性明確的小圈子。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群體加以細化,以社群的形式進行類化,并加以聚合,可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輸出和個性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浪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7.
[2]石嗚.互聯網時代獨處能力正在消失[EB/OL].[20xx-08-20]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5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重要支撐點與推手,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策略實施,能夠切實推進應用型大學轉型。本文基于應用型大學推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聯性,從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等層設計出發,實證分析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模式、存在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
一、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等層設計
策略是落實計劃與理念的推手,科學的策略選擇能夠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按定位有序、有效率地推行,并且起到示范、引導的作用。從調研與研究中總結,創新創業教育推行的策略呈現出以下特點:從單一的教育行政推行策略,逐漸納入利益激勵、行為引導與政策扶持的策略形式,將創新創業教育從教育活動義務形態轉變權利形態。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總體上形成黨政領導,職能負責,多方協同,主體參與,政策促進,利益保障的治理型推進策略。
二、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模式特點
(一)創新創業教育制度頂層設置。學校高度重視黨和政府提出的創新創業議題,并從政治、教育與發展的高度,進行動員認知,形成全校師生對此的共識與重視,學校于20xx年底組建的職業發展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教研部,全面負責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職能承擔,通過設立職創部這一職能部門來承接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協同聯動配置。在職創部的統籌協調下,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創新創業項目與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為依托,將鞍山師范學院各種資源有效協同聯動,采取多種措施落實策略安排是打造多組織聯動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融入專業教學過程,招生就業處、學生處、團委等相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總體目標。
(三)構建多級進階式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所謂“多級進階”型的`課程體系,是指創業基礎課程+創業拓展課程+創業先鋒課程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通識I《創業基礎》課程,以及基于各專業培養計劃的專業性創業基礎課,在拓展課層面,強調技能訓練、意識培養,該課程體系主要包括、KAB、SIYB創業培訓,企業經營模擬運作以及相關創業管理等課程。強調精英應用培養的先鋒班,實行專業化、職業化與應用型教育培養課程體系,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能力與支持的“多級進階”型教育培養發展
(四)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有效參與。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主體主要是存在教育主體———教師以及各種教育者、教育對象主體———大學生、教育利益相關者———政府、企業等社會力量,有效參與到鞍山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來,如在師資隊伍上,建設一支穩定的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專任教師要逐步成為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項目指導的主體,積極聘請企業家、創業人士和專家學者等有創新創業經驗的兼職教師共同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五)科學多元的推進策略。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為了調動大學生積極接受、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與參與度,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如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各學院要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安全有效地使用校內實踐資源舉辦各類創新創業計劃大賽、沙盤模擬實訓,創建創新創業社團,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業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
(六)多元政策促進與教育利益保障。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學校、職創部通過多元政策的出臺,促進全校資源、教師與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來,特別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利益平臺配給與激勵實現,保障各參與主體都能獲得預期利益,從而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激勵性、成果目標性與發展可持續性。
三、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短板
(一)創新創業策略科學設置有待優化。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現在主要是課程教育、行政推進、項目推廣與平臺孵化的策略實施方式,這種策略的主導性、參與性主要由職能部門掌握,學生、教師與其他部門的積極性、參與性與主動性不足,教育活動的彈性與回應性存在阻滯。
(二)教育課程設置知識化代替意識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形成,而當前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安排,呈現通識知識教育的特點,意識訓練與培養不足,在能力訓練上,具有創新創業執行性能力體系養成教育不足。
(三)主體參與推進策略不足。創新創業教育主體無論是教育主體、教育對象主體還是利益相關主體,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在這種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參與積極性與程度就不高,如大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除了學分的要求,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其它需求沒有得到激發與滿足,參與程度不高,教師參與其中往往也是個體行為,這與團隊參與的渠道、激勵等相關措施缺位有關,二級學院的組織、參與性不強烈,存在利益激勵缺失的問題,這需要利益激勵與保障的制度化改進。
(四)政策促進與利益保障的力度不足。鞍山師范學院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投入大量資源,出臺各種促進政策,但這里存在兩個突出的政策誤區:一是利益激勵政策缺位,特別是參與教師的激勵政策,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專業教育,對于教育資源與師資力量更具多元專業、創新應用與實務實踐性,參與教師的付出精力、能力與團隊性的要求更高,這需要相關具有實質利益性激勵政策的保障促進,這方面存在缺失,造成教師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不足;二是權力下放政策的缺乏。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全員參與,在基層組織層面,二級學院的作用尤為推出,這是落實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精細化的關鍵,這里是學生、教師、實踐基地與專業支撐的節點,但由于缺乏權力下放的制度安排,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二級學院處于管理客體地位,缺乏相關創新創業教育利益分享機制,使得二級學院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度、配合度與主動性存在不足,如何調動二級學院的主動性、主導性與特色發展,是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
四、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科學優化
(一)課程教育與師資的特色精細定位策略。特別是相關教師與實踐指導者,形成特色創業創新指導教育團隊,為有創新創業興趣與志向的學生,提供學習、教育與實踐的支持資源,起到專業引導,環境熏陶,課程啟蒙,意識激勵,團隊訓練,項目培養,社會實踐的協同治理培養教育模式。如對于課程設置與授課,應在現有創新創業通識知識授課形式的基礎上,更加專業浸入—職業情景—精英意識綜合培養的3D課堂教學模式,在教育中將專業教師、行業實踐者與創業精英引入課堂,將知識教育、技能習得、意識訓練與應用能力綜合激發、培養和引導。
(二)項目訓練的特色精細開展策略。一是要形成師范類、非師范類的項目選擇體系,激活師范學院在師范教育專業方面的創新創業意識、資源;二是強化項目的支持、輔助與監管,特別是要做好學生項目管理的技能訓練,防止項目運作失控,增加學生的挫敗感與失敗率,產生項目運作的破窗效應;形成多級強度的項目體系,在常規項目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專業創新創業的成熟度,參與學生的成長度,形成一些創業強化項目,這是一個具有高度可選擇性、高度完整性和非常有實用性的項目。
(三)綜合運用制度行為策略推進開展。鞍山師范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優化發展的具體策略上,應采用制度———行為策略,創新創業本質上是一種基于教育利益而形成的積極生產性行為選擇,這種激勵性不是簡單通過理念灌輸與知識傳授就能實現的,需要激發人的創新創業意識,形成創新創業動機與行為心理,因此從行為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就需要提供各種利益分配與保障制度,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的各類主體具有預期性、可持續性與發展性;在此基礎上,配合各種管理、保障與監督制度,形成一種創新創業教育內驅創新可持續的發展機制。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15篇11-10
定量研究及哲學思考論文04-11
對我國教師教育專業化的思考論文05-06
大學生感恩教育論文11-14
對杜甫文化意義的深入思考論文08-27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08-06
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思考論文(通用9篇)01-31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珠算的文化透視和科學思考論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