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精選11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1
物理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導性、基礎性和無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成為新課改的主旋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品德素質等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有效滲透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將物理課講成單調、枯燥的理論課,更不能講成講理、說教的德育課。
一、寓素質教育于物理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具備系統的物理知識之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讓學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師應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熟知的數學方法來探究物理規律,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還原為物理結論,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創新思維;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做一些物理實驗來探索物理規律,實驗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發出學生的創新靈感。實驗探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多給學生介紹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過一些現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與時俱進、具有潮流氣息的物理天地中,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寓素質教育于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物理除了是一門高中必修課之外,它還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除了單純物理知識的傳授之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物理學史的介紹。物理學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和科學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載體,而且還是讓學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與成長的好機會,點燃創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的培養。要引導學生打破傳統思維和理念的禁錮,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與教師相反的意見和問題,敢于質疑,無論是教材中的知識,還是實驗中的發現;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傳統應試教育中,教師、大綱、考試三重枷鎖將學生思維封鎖,更別提想象力了。教師應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學生思維活躍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發展學生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許其贊。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吉林教育,2012(16)。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2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質、智能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美感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造力。創造力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如個性和獨立性等等。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賴性很強、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個創造力很強的人,必須有獨到見解,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的人,同時還應該具有很強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清晰的判斷力……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這種思想是在人的遺傳素質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素養,以達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學科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素質?實施教育目標?本文想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些看法。
一、如何進行物理專業的創造教育
開展創造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創造教育是應用創造學原理與方法組織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創造精神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嚴密組織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思維訓練,培養獨立創造的個性品質。創造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創造性智力,所謂創造性智力是能夠產生創造機智,發展創造效能的智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培養創造意識
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和正確人生觀,激發學生為現代化而創造的動機。中外杰出的物理學家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登攀,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貢獻的思想和行為是青年學生的光輝榜樣,通過介紹這些科學家的業績,激發學生為祖國而創造的熱情。在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物理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把知識能力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去創造財富,產生價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學的社會價值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對物理知識理解,讓學生了解下個世紀幾個重大迫切的社會問題:糧食問題、能源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癌癥等疾病藥物問題。通過講解某些物理知識與上述問題掛鉤,無形之中把課程內容貼近實際,聯系社會與人,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的人格品質,對科學執著的探索精神,培養創造品質,研究科學創造的非智力因素,培養頑強的意志和標新立異的能力。
2、培養創造觀察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積累和表達的前提。培養創造觀察,在物理這門學科中顯得尤為突出。由于物理變化中常常同時出現多種現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俄國杰出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就是從深入地觀察唾液分泌等現象入手,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1928年通過非常細致的觀察,發現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學成就,這些都足以說明觀察在科學研究、科學創造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努力提倡師生平等,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相反的想法和問題,鼓勵學生超過教師思維軌道的有價值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敢于質疑,不管是書本上的或是教師所得出的結論,還是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疑者、覺悟之機也”,善于存疑才能產生探究的動力,這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增進鞏固,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甚至作出新的發現。所以,物理實驗的每一步都要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觀察。
3、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創造思維的潛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現程度上有高低,對于一般人來講,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自我實現”或稱“自我開發”的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決了本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表現。教師在所教學科中,根據所授課題,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課堂上充滿積極的創新氣氛,便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綜合,在物理教學中經常進行這樣的思維的擴散與集中訓練,如組織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答,這些訓練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多“思”,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發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論證,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4、培養創造型的學習能力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方法確定實際的步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學習方法對路,學生的受益將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視培養創造型學習方法和策略,訓練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學家曾精辟地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缺乏思維能力的人。”因此,我們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學法的探討。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備課時,首先應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抓住特點,在考慮教法的同時,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學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其次教師上課時,教給學法。通過教師課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導,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良好的“研究”情境,讓學生大膽地從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發現,并讓其充分發表“高見”以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快掌握化學物理學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師輔導時,指導學法,如指點學生怎樣去預習教材和閱讀課外讀物,教學生如何列內容提綱,做到看書與思考相結合,看書與質疑問難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做習題時,應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方法和技巧。總之,我們要正確處理教法與學法的辯證關系,努力培養學生創造型的學習能力。
二、物理素質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物理創造教育目標:不側重于促進和儲存知識,而重在向學生提供有助于創造力開發的教育和指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從大學教育的目標來看,大學教育不能只限于給學生的一種職業的訓練,而是要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的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大學教育不僅要注重專業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教育,目前諸多院校畢業生不包分配,實行用人單位與畢業生雙向選擇,這是對學生素質的考驗,即對智力中的知識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檢驗。另外從中小學教育來看,應試教育留下了許多難以根除的遺留問題,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多悟少”和“學少悟多”
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寧可喜歡那些老實聽話、循規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學生,也不喜歡那些淘氣、頑皮的“低分高能”的學生。留美博士黃全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在國內學習感覺“學多悟少”,國內上課做筆記猶如聽寫,大寫小寫,大點小點,大a小a……可謂“學”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東西?恐怕多是老師的“二手貨”。在美國學習,感覺“學少悟多”,雖然從老師那里轉手來的東西不多,但是內心卻不斷地在“悟”東西,而且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師“教”我的,更不是老師“交”給我的。在美國的中小學老師都十分熱衷于搞“project”。所謂“課題”實際上是指“研究課題”。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分組或單獨進行課題研究。做課題研究基本上有三個階段:一是收集資料,熟悉材料;二是寫研究報告;三是課堂演講或演示。事實上,對中小學生來說,我們不可能期望他們真的有什么新的發明和發現,重要的是,孩子在這一研究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培養和鍛煉。因此在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質教育中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的教育,激發學生自覺自愿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成為有潛在發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個性、創造力的學生。
2、“智商”與“情商”
我國非常推崇智力開發。如一歲學認字,兩歲學算術,三歲背唐詩……以前我們以為給孩子加質加量是一種鍛煉,是一種智力開發,并以為這種加壓加量的智力開發與孩子的智力發展成正比,實際那是錯誤的。一味地進行加壓加量的智力開發帶來的必然是“學多悟少”的負重。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科學研究證明創造力與智力并不絕對相關,也就是說,有創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創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創造力者。因此,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培養“熱愛”的.觀點,他們也就缺少的創造性。如我國中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獎,沒有聽說美國的中學生得奧林匹克獎,但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是最多的,這個強烈的反差,值得我們深思為什么我們起跑領先?而沖刺落后?我們的孩子為什么后勁不足?從這里反映出我們的教育有不足之處。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將開發智力與培養創造力混為一談。因此,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求知欲望、頑強的意志和積極性等。使他們在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上達到和諧統一。
3、“減負”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狀況。從不同的角度看“減負”的“負”有三層含義:一是學多悟少的“負”,叫“負重”;二是外部壓力造成的“負”,叫“負荷”;三是被動承擔的“負”,叫“負擔”。在培養創造力的總原則下開發智力,是減輕學生學多悟少的“負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則是減輕“負荷”的有效手段。當外部壓力造成的“負”超過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負荷運行。電視里曾報道過學生殘害親生母親的事情,這是超負荷運行的結果。此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針對學習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規劃都是“減負”的有效措施。當實施“減負”以后,有些地方出現了學生覺得無聊,家長感到無奈,老師感覺無措的現象。事實上,“減負”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突破點,“減負”后,還應該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如科學制作,它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動手制作科技制品,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創造能力。
4、“基礎知識”和“創造力”
基礎知識是進行科學創造的基礎。因此,要想發展創造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熟”、運用“活”。物理是一門以唯物辯證法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質運動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所以要學好物理,應學一點唯物辯證法,學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方法觀察、認識物理現象,分析物理過程,歸納物理變化規律。這樣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變得更深刻、更透徹,應用也更得手。當然基礎知識并不等于創造力,并不是知識越豐富,創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只要有創造力,一樣能做出創造發明。
以上從兩個方面談了物理素質教育的問題,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重大課題,今后還需要努力地探討,不斷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使素質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3
一、轉變學生的課堂角色,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倡:教堂教學中學生要通過主動探究來獲取知識,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僅僅是依賴教師主觀的講授;這種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成為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組織者。因為物理氛圍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的有利情境,是溝通現實生活實際與具體問題和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它能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內部逐步形成的知識、經驗、策略和興趣。所以,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探究的各種情境,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習慣物理學習的主動探究的模式。在主動探究的這種教學模式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興趣、舉措、態度、焦慮、厭倦等,一些負面的情緒會導致學生產生反感,對探究模式產生抑制和阻礙;積極的情感體驗也會像催化劑般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效率和質量。在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的誤差分析實驗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對物體如何進行受力分析,找出實驗過程中無法確定的受力情況及如何平衡摩擦力之后,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探究在不同角度的傾斜面上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從而得到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
二、師生、生生間交流、互動、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直接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模式的基本規則是:以教師向學生的單方向的信息傳遞為途徑。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是教授與被動接受的關系;雖然,在教學中學生也會有一些反饋,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目的是為了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能總結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以便教師們能夠更好地教。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培養出的學生沒有自身的個性,思維方式單一,缺少探究心理,更不會主動創新。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知識,養成學會學習的好習慣。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交流互動、團結協作的教學模式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以培養學生探究與創新為目的,以合作學習、建組活動為基本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互動來促進學生學習,發揮學生潛能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該模式通過創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倡導在團結協作、互利互助的良好學習環境中,在動態的、開放的、自由的課堂中,通過師生、生生的對話、交流、協作,積極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課堂教學深入展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整體參與熱情,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協作、生生多向互動、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真正地貫徹了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三、學習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我國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很長的時間里,物理教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沒有被充分地重視,使物理知識與生活應用脫離,對于怎樣從物理學角度來分析和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涉及甚少,學生們不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新課程標準的根本思想就是要教育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使物理學習與運用物理知識能有效地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學習物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實際,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習它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日常的生活現象逐步地去探究、去發現、去思考,并得出實踐研究的成果結論。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4
一、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無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必須以興趣培養為核心。只要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物理知識,實現興趣和教學的融合,學生的物理成績必然會提升。例如,教師講解大氣壓強的過程中,學生對這個概念沒有明確的印象,教師需要結合一定的實例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馬德堡半球模型帶入課堂,安排學生進行拉開實驗。學生們怎么都拉不開,當教師打開閥門之后,球竟然自動彈開了。一系列生動趣味性的物理實驗足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必然會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
二、物理實驗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1、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團隊合作能力已經成為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素養之一,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物理實驗中,每個實驗都不是學生一個人可以完成的,物理實驗的準確和成功離不開小組中每位成員的共同努力。物理實驗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團隊合作,體驗到師生之間的關心交流。例如,在力的平行四邊形原則的驗證實驗,需要有人在兩端拉動彈簧測力計,需要有人描繪施力質點的位移情況,還需要有人讀出并記錄測力計的讀數。雖說只是一個簡單的測力驗證試驗,但其中涉及到學生的前期交流、合作分工、數據討論整理等。在實驗過程中,組員之間的交流、合作、甚至是爭吵,都是他們學習和完善自我的過程。通過此物理實驗的實施,對學生的團隊寫作能力實現了有效的培養。對于像測定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能量守恒定律驗證這些大型試驗而言,教師的參與指導也是至關重要,在實驗的交流討論中,實現了師生關系的培養。
2、物理實驗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創新精神一直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內容,高中物理教師更是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學科長期教學的發展目標。筆者認為,創新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的后天學習關系密切,物理實驗教學正好給學生提供實踐探究、創新科研的契機。當然,物理實驗的教學千萬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簡單的按步教學,這樣的物理實驗教學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師必須放手學生去做,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指導和教學。教師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錯誤不要立馬指出,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錯誤,運用自身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例如,高中物理的天平使用教學,學生將物體與砝碼的位置放顛倒了。碰到這種情況,教師不要讓學生重新實驗,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在錯誤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究,運用杠桿原理重新確定物體的質量,得到:物體重量=砝碼重量-游標讀數。雖說這樣的測量方法不符合實驗規章,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作用顯著。教師不必糾結于成規俗套,必須積極鼓勵學生創新實踐,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知識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新課程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以物理知識原理的生活化運用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將高中物理學科打造成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學科。筆者認為,物理實驗教學中的知識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需要有計劃的對生活現象進行實驗化還原,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例如光學現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海市蜃樓效應的形成機理進行分析。將物理光學中的折射、投射、平面鏡成像規律運用其中,實現知識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教學。例如,凸透鏡在二倍焦距之外呈現倒立縮小的實像,這是照相機和人類眼球的工作機理。近視眼是由于眼球晶狀體凸出,成像位于視網膜之前,所以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對于老花眼恰好相反,成像位于視網膜之后,相對的需要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如此一來,透鏡成像原理和近視、老花之間的關系得以顯現。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不僅學到物理原理,更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物理實驗深化師生交流
筆者成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主要是受到自己初中時期物理教師影響,對物理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成為了一名物理教師。可以說,很多學生愛上一門學科不僅僅是因為學科知識,更多的是受到教師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生之間的關系成為決定學生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在日常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在物理實驗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本著為學生服務的原則,盡量放手學生獨立實驗,耐心、細致、全面的講解和指導。物理實驗給了師生之間近距離交流的機會,師生們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雙方的理解,有助于融洽學習氛圍和良好師生關系的確立。學生往往會有這樣的體驗,要是教師今天心情好,那么教學課堂必然妙趣橫生;反之,教師提不起教學興趣,更多的只會照本宣科。因此,學生必須理解教師,積極融入課堂,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增加物理課堂氛圍。
四、總結
總之,物理實驗對高中物理教學作用顯著,對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深化物理知識理解、師生關系建立、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積極投入物理實驗教學之中,促進物理實驗對物理教學輔助作用的實現。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5
一、教師本身要置身于創新的新理念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標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為主體,推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不同的學科又有不同的情況,高中物理本身帶有一定的科學性,因此創新思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老師看重的是分數,滿足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高中學習任務繁重都是以老師的引導為主線,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阻力。高中物理老師需要整合自己多年的知識儲備,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正確的引導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善于創新,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進一步探究知識,在此過程中放飛想象,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教師本身要毫不懈怠的完善自己
社會需要綜合型的人才,學生需要綜合型的教師。知識的劃分是沒有明顯界限的,我們教師不可以一葉障目,只是投身于自己所教授的學科上。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單一的知識結構早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我要向各位老師提倡的是在各種知識的領域內不斷地完善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樂此不疲的與不同科目的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合作、揚長補短。尤其像高中物理這門學科,它與數學、化學,甚至是語文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樣多方向的鏈接,對汲取各科教師的理論精華來說,在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可謂是如虎添翼。例如:高中化學中晶體結構與分子間作用力的聯系,高中物理中電流、電動勢與化學原電池、電解的聯系都是教學綜合的切入點,可以用物理方面的只是去解決化學的教學難點、以化學的方法來分析物理教學的難點,通過綜合教學與知識的靈活運用才能加強學生掌握知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在完善自己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要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具體說來,教師在了解了新課標的需求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可以在良好的教學進度下進行下一步的開發。找到更為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以提高,一舉兩得。
三、教師本身對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對策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要從個人興趣和創造動機方向入手,也要注重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及開展各種開拓創新思維的活動。
(一)課堂上巧設疑問,培養學生創新興趣
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巧設疑問,使同學們跟著教師的思維主線擴展自己的想象空間,發揮自己的現象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也提高了自己的創新興趣。同學們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下,自己的答案得到肯定,提升了自己的成就感,就有了進一步天馬行空的動力。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教師在設立問題的深度上由淺及深,潛移默化的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了創新的種子。例如: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創新的能力,所以更多的是選擇探究式的教學,而探究屬于一個過程,問題則是一個目標。問題在什么情景下提出、以什么形式提出至關重要,難易適中,問題共鳴,最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興趣,如同一本小說,開篇要先聲奪人,引人人勝。如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受力問題探究一課,筆者通過用多媒體展示有關高考題來引入課題,此類高考題多以計算題形式出現,分值較高,表明該問題探究的必要性,接著展示例題,以試題形式提出問題。設計問題如下,光滑絕緣水平面上固定著一個正點電荷,現引入一個帶負電的粒子,試分析粒子在水平面上有哪些可能的運動情況(假設不相碰)?粒子的初始運動狀態可以自己設置。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夠在疑問中學習,在疑問中創新,培養出興趣。
(二)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在實驗教學中去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培養觀察能力。觀察能力主要是指:能有目的地觀察,能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認識觀察對象所發生的變化過程以及變化的條件。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隨時觀察記錄實驗現象的習慣,并對各種現象進行自我探究與解釋,這樣便可以使學生們聯想到到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現象或是一些小問題,此時便可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解決問題。其次,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物理這門課程就是一個發現現象、大量實驗、總結規律的過程。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就要擁有一個強大的邏輯思維,可以聯想到各個方面。最后,培養動手能力。實驗操作幾乎成為了物理的代言詞,數以千次的實驗迎來了愛迪生的燈絲,也改變了世界。教師也要根據所教的課程知識在課后布置一些小發明小創造,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增強對創造思維的訓練。例如:在做曲線運動實驗時向同學們提出了利用身邊可利用的材料改進實驗器材。同學們經過思考、討論、查資料,首先確定采用陀螺來進行實驗,但陀螺在轉動的過程位置一直在改變,使得實驗難以進行,雖然也能說明一些問題,但實驗效果要大打折扣。于是,同學們又奇思妙想、聯系實際,在有機玻璃板上磨出一個凹坑,使陀螺在凹坑內轉動,但不少次陀螺還是轉了出來。最后想到用電動機來代替陀螺,在實驗室找來風力發電機的模型,將一個圓盤固定在扇葉上就做成了。但后來又發現電動機位置高了,如果把紙張放在桌面上,實驗效果不理想,怎么辦呢,又找來2塊玻璃板,把電動機夾在中間,兩邊用課本墊平,但上課時安排這些裝置占了不少時間,后來干脆找來一塊有機玻璃,用銼刀鉆了幾個孔,把電動機固定在有機玻璃板上,又方便效果又好。在這個小實驗中,同學們訓練了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創新的思維。
四、開展課外活動,開拓創新思維
學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擴大視野以及激勵創新的豐富,就需要教師開展一定的課外活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課外活動這種良好氛圍。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個性得到充分的釋放,不以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意志為轉移,可以全心全意地自由發展。例如:課外活動對內容上的要求極為講究,需要活動內容翔實、新穎,形式的豐富多彩,以及采用靈活的方法,如不少學生都知道“水火箭”制作的基本原理,我們就舉辦“水火箭”的比賽,讓同學們在制作工藝上加以創新與改進,看誰的火箭“飛”得更遠。同學們進入圖書館查找資料,到辦公室請教老師,積極的思考,相互討論,制作出不同的“水火箭”。有的同學對火箭的整體構造等進行改進,有的在發射位置和發射角度上去尋求最佳,還有的對裝入水的多少進行探究等等。最好的一組“水火箭”飛了一百多米遠。這次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能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創新潛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還能培養出不斷創新地綜合型人才。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6
摘要:高中物理涉及知識深且廣,難度系數比初中物理大的多,可以說物理是整個高中所學課程最難的科目。高中生學習物理十分吃力,甚至不知如何學,對物理的興趣逐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現有的知識創設相關的教學方法成為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模型是一種將特殊的、抽象的知識轉變為一般知識的工具,學生通過模型可以解決物理中的很多問題。模型教學應該成為教師目前教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高中物理;模型運用;教學方法
高中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理學基礎知識是物理,它在理科生運用綜合知識學習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高中理科生必須有效地掌握這一門課程。高中物理學習的對象通常是需要建立模型來研究,而這些模型大多是抽象化的。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建立、運用、分析物理模型。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將物理中復雜的問題簡單解決,還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模型教學的含義及特征
模型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相聯系,并且歸納本質相同或相似的問題,然后再總結它們之間的條件、過程、處理方法、結果,在此基礎上,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程序,最后得出物理規律的教學。模型教學最大的特點是直觀性,建立模型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將抽象性、概括性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用質點建立模型的時候,發現它的模型就是簡單明了的、無大小形狀的質量點。物理模型除了具有直觀性,還有假定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模型的建立是在科學的基礎上,對其主要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得內容模型化,這種模型化就是一種假設的狀態。模型教學還有簡潔性的特點。物理知識多且雜,在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是復雜難懂的。因為模型是通過高度概括的,具有簡單明了的特性,學生也容易接受知識、消化知識。
二、模型教學的重要性
1.模型教學有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高中生要想提高物理學習水平,就要有一定的物理思維能力,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具備物理思維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正是培養學生正確科學思維方法的關鍵。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他們只注重知識的汲取,往往忽略解題的思維方式,缺乏對不同物理思維方法有不同要求的理解,這影響到學生學習物理的效果。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方法培養的過程。
2.模型教學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高中物理教材大部分的知識都是生澀難懂的,內容不僅抽象而且概括性高,學生理解起來很有難度。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簡單明了的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情景,理順思維渠道。教師通過模型教學,突出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節點,簡化次要節點,將教學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由繁變簡、由難化易。
3.模型教學可以創新學習。物理模型來源生活,最終也要回到生活中去。高中物理基本問題的基礎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學生掌握物理模型,就能將知識活學活用,不斷創新學習。創新學習就是打破現有知識結構,以一種新的形式重新組合知識。物理模型的建立過程就是知識遷移、重組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創新、遷移、重組物理知識,幫助學生輕松學物理。
4.模型教學可以形成科學的預見。理想的模型建立主要就是突出事物的特點,簡化或者舍去不必要因素。這可以發揮教師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出科學的正確結果,也可以指明研究方向,從而得出預見性的規律。比如,在平拋運動規律研究過程中,首先舍去次要因素,將問題簡化成兩個過程,通過曲線找到運動規律。
三、模型教學的實施方法
1.鼓勵學生認識、建立模型。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基礎知識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引導其認識模型,幫助他們在腦海中形成模型的初步印象,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物理基礎知識建立簡單的模型。學生嘗試模型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將所學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檢驗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還有利于及時補充、修正其他知識點,從而提高物理學習水平。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體運動》中,有豎直向上拋等問題。其中有一類問題的已知條件是:物體向上做勻加速運動,速度為零后,再反向做勻加速運動,這兩個過程中的加速度相同。在解讀已知條件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拋物線模型,再讓學生思考拋物線、自由落體、力的轉化、勻速運動、勻加速運動模型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理清模型間的聯系,再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就能將這種類似的問題解決。教師在實際模型研究中,要注重學生模型建立的相關知識點概念是否理解,模型切入點是否合理,模型公式是否使用正確。這可以有效地檢查學生在這一章節學習過程中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能夠及時進行指導糾正。
2.選擇適當的模型,幫助學生解決物理問題。教師在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模型具體化、形象化教學可以將難點、重點的知識講授清楚,學生也能夠不斷鞏固所學。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識點涵蓋范圍廣且雜,而其中的模型通常是高于實際的。如果教師在模型教學中不選擇適當的模型,不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講解模型,學生就不能了解建立模型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模型,幫助學生快速運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解決運動員跳水所需時間的問題中,教師就應該建立自由落體模型和拋物線模型。在模型中分兩段,計算時間并相加,一是豎直向上到拋物線最高點的時間,二是最高點自由落體到水面的時間。這兩種模型都涉及到拋物線、自由落體、不同運動狀態下時間計算方法等知識點。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的學習進度,詳略得當地講解這兩種模型,才能發揮模型建立對學生學習的作用。
3.重視模型教學中建立模型的過程。模型建立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大的作用。模型建立的過程是需要學生親自參與的過程,它是學生累積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漸認識物理規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模型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建立模型時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比如,教師講到高中物理必修二《實驗:研究平拋運動》時,首先提出引人注目的,諸如炸彈的運動軌跡是曲線還是直線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探討的熱情。再設計一個小鐵球從桌面水平飛出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運動軌跡,通過多次的實驗,使學生總結出平拋運動的概念。為了有相對的比較,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氣球從桌面水平飛出的實驗。在多次進行實驗之后,引導學生討論小鐵球和氣球運動軌跡不同的原因,并指導學生分析出小鐵球和氣球的受力狀態。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之后,發現這兩次實驗中的運動路線都是受重力和阻力的影響。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出平拋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平拋是沿水平方向拋出,并且只受重力影響的運動的本質。這兩個實驗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結合課本平拋的概念以及參與實驗的過程真正體會到平拋運動的本質,從而鞏固所學知識,逐漸培養物理思維能力。
四、總結
建立、重視物理模型是目前高中教師必須實施的教學手段,這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物理的負擔,使他們逐漸提高對物理的興趣,從而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真正提高他們的物理學習水平。總之,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首先應認識到模型教學對學生的重大意義,其次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情況選擇適當的模型,最后指導學生嘗試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勝明.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學術期刊:文理導航(下旬),2016.8.
[2]徐亮:.建構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學術期刊:新課程下旬,2016.11.
[3]陳志明.淺論高中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原因及應對策略.學術期刊:新課程(教師版),2012.12.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7
一、在教學中滲透方法教育
方法教育能在潤物細無聲中形成當然最好,但如果不能,必要時可以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高中物理教學和學習中處處蘊涵著方法。概念、規律的建立常常運用觀察和實驗、分析和綜合、邏輯推理、理想化模型等方法。將電流和水流進行能類比,學生很容易理解;由安培力演繹出洛侖茲力,順理成章。研究行星運動中將地球看為質點、其所做的運動視為勻速圓周運動是理想化模型的分析方法。“電磁感應”的教學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不錯的例子,具體做法如下:
(1)初步觀察。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有什么現象?
(2)提出猜想。什么樣的磁場能產生感應電流?
(3)再次實驗驗證。
(4)總結規律。得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這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形成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物理學史,體會科學方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可能真的象科學家那樣,我們的目的是要他們在探索性學習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歷史上,亞里士多德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的觀點占統治地位。之后,伽利略通過對落體的研究否定亞里士多德的結論;并運用數學方法得出: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用斜槽實驗驗證物體從光滑斜面下滑的運動是符合此規律;最后將斜面實驗推廣,得出結論: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他的研究方法是觀察——假設猜想——數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即“抽象思維+數學推導+科學實驗”的方法,是人類物理思想上偉大的成就之一。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重做伽利略實驗,加深對這種方法的理解。
三、加強物理實驗,體驗科學方法
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學好物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實驗當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包括:
(1)基本儀器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正確使用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和讀數;
(2)掌握教材中基本實驗的原理和方法;
(3)實驗過程中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并會分析和處理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
(4)知道誤差的概念,學會分析常識性實驗的誤差來源;
(5)根據實驗撰寫實驗報告;
(6)愛護儀器、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尊重實驗事實、養成實事求是的當好習慣。實踐表明,只要我們能從眾多的實驗中總結出共同的規律,引導學生觀察時注意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就可讓學生掌握某種儀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觀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法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
四、巧妙設計習題及訓練方法
教師生動精辟的講述,學生對于知識只能達到理解的水平,要達到運用的水平,就非要經過實踐不可。因此,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學習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并且從實踐中去積累科學方法。要學生實踐,必須以習題為主。著重訓練學生分析歸類、邏輯推理、集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精選典型例題和習題。
如習題:一半徑為R的光滑豎直圓軌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并與水平地面相切,小球從軌道上距離桌面h(h《R)高處由靜止釋放,求小球經過多長時間到達軌道的底端。這個題要和單擺相類比,用單擺知識來求解時間。在教學中要點明此題用類比方法,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到方法的重要性。又如,習題:相互接觸的物理判斷之間有無摩擦力。通常采用假設、拆除法。實際問題當中就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注意方法的積累。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科學方法教育,是實現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8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理科性的學科,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感覺比較難學,同樣,這也讓部分老師覺得難教的科目。不同于初中物理的淺顯知識點,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識層次更高,難度更大,學習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就要求更強。那么,老師該如何克服高中物理難度大卻內容多的矛盾,進行有效地教學呢?本文立于這個問題,提出簡要觀點。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教學;課堂教學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以及其重要性
高中物理的知識在初中物理上有相似重疊的部分,但是初中知識只是簡要學習表面而已,高中則是更深一層次的講解,并需要學生多進行思考,多了解其產生的原理。其重要內容包括:必修一的運動及其規律、力及力的合成分解、牛頓定律等;必修二的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及天體運動、機械能守恒定律等;選修三的電場性質及描述、電路、磁場、電磁感應、交變電流、傳感器、分子動理論氣體性質、物態變化、熱力學定律、機械振動機械波光的特性電磁波、相對論簡介、動量及其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原子核等知識點。要對高中物理進行有效教學不僅僅要先了解其重要內容,更要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高中物理,這樣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是盲目地照本宣科地為了應試而學習。高中物理的重要性在于不但讓學生的知識面擴展,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自然或者社會生活有很多神奇美妙的現象這些都是可以用物理的知識做出解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并不是意識的。老師要起到帶頭啟迪的作用,幫助學生培養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增強科學意識。
二、對高中物理進行有效的教學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的教學中,老師要做到“瞻前顧后”和“左顧右盼”,從自身的角度去思考的同時,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是從一個方面就能著手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在教學中,老師不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書本上課,要學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首先在上課中,老師需要給一些時間作為學生的思考空間,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或者老師提出,不能夠跳過思考時間,老師直接作答,這樣的學習效率不僅低,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其次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老師不能僅僅通過答案的“正確”或者“錯誤”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該重視學生的整體思路是否對錯,并且在必要時循循善誘,及時指出哪一個思路上是不正確的,哪一個環節上是理解錯誤的。這樣遠遠比簡單口頭批改更加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最后,在上課途中,要關心學生學習狀況,不能夠為了教學速度,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比如,在引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知識時,先讓學生理解其概念是加速度不變、方向也不變的直線運動,再舉例的加深介紹,最后再提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相關公式。由淺到深,再提出一些問題,是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
第二,善于幫助學生開拓思路,便于提高其記憶力、理解力。高中物理的看上去數字和字母很多,但其實都只是有“理”可根據的。基本的物理方程,就是題目的思路主線。思路的開拓,不在于讓學生在課上就記筆記去掌握越多的變形公式或者推導公式就越好,而在于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一開始利用基本的物理方程去思考,然后再在其基礎上進行靈活變通,培養學生自主推導公式的能力。此外,進行某一知識點的探究活動也有助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總結的習慣。比如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力學的一個知識點,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相對難以理解的概念,老師可以通過小組研究活動來幫助學習其知識。滴水法、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法、雙線擺法等都是測量定重力加速度的途徑。在課題研究中,老師對各組完成任務的方法可以提出意見,肯定各組的觀點,激勵學生擁有獨到的見解。
第三,“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高中物理書本是的`內容是預設的、統一的,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是迥然不同的,老師以一個方式方法去指導所有學生是不可取的。比如,對于一些物理困難的學生,不能將他們與成績優異的學生一較而論,而是要與過去的自己相比,要是成績進步,要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要教導學生學會“一日三省吾身”,反思學習情況,揚長避短,從而提高物理成績,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的成績好壞,與老師的教學質量高低是有著很大程度上的聯系。要想對高中物理進行有效教學,是“非一日之寒”,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日常思考自身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與學生多進行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高中物理學習的趣味性。進行有效地教學,也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結合以往教學經驗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把提高教學效率,落實在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白宇.淺議職業高中的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旬,2014(10).
[2]王雨祺.新課標理念下初高中物理“銜接”的方式探究[J].山海經(故事),2016(11).
[3]桂寅.教科版“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指瑕[J].物理通報,2010(2).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9
一、傳統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只注重傳授式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化、強制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偏重于傳授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概念,解題方法,這種方式抹滅了學生自我發現的能力,發散性的思維模式得不到發揮。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以傳授方式教學,將概念和實驗結果不斷重復地傳輸到學生的腦中,將物理教學變得機械化、單一化,很少有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且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養,有問題卻無法提出,同時教師得不到學生是否理解知識的反饋信息。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不利的。
2.創新意識培養的缺失,缺乏教學交流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灌輸課本上的知識,將物理實驗應該呈現的現象,通過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對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實驗死記硬背,學生只要記住這些會發生的現象就等于接受了這些知識,完全喪失了創新的意識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對物理這門應該生動的學科產生了抵觸心理,學生無法想象、無法親眼驗證物理的神奇,也就沒有學習物理的興趣。
3.過分注重教學結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為這是對教學方式好壞最直接反饋,然而這往往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今的學習最直觀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數壓力,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樣迫使教師加快對學生分數的提高,教師不斷地傳授提高分數的解題方法,學生則只是掌握這些解題技巧,并沒有從思想上接受這些知識,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則慢慢地消失的現象。
二、討論式教學方式實施的意義
1.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物理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的綜合。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對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創造發明的前提條件,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是十萬個為什么,為什么蘋果會下落,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得不到提問的機會,討論式教學使物理課堂擁有了新的生命力,學生可以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并對組員的觀點進行吸收和思考,這是構建認知結構的良好時機。因此,討論式教學能夠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使學生在討論中不斷發現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搜集資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大膽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自主探索,認真求證,認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問題,最終得到問題的結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問題時,學生就可以吸取上一個問題的經驗,反復提取共同之處。為了讓組員同意自己的觀點,還需要總結論點,提取關鍵理論,這無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環環相扣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夠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對自己和組員的問題進行評價,在尋求結果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步驟,找出問題的關鍵,參考他人的做法,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學習方法,這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知性和判斷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產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獨立處理的問題上能夠學會求助伙伴,共同尋求解決方法,相互評價,不斷進步。只有學會了如何評價,發現問題,研究結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統一化,這對學生的認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表達觀點的能力,在探索結果時要懂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跟組員不斷地討論,這些都是需要組員之間通過交流實現的。學生懂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就是討論式教學最直接的表現方式。表達你所想,別人聽你所說,這是討論的魅力所在。只有這樣,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結束語
總之,物理是一門奇妙的學科。我相信很多學生在剛接觸的時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沒有抓緊學生學習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學中采用討論式教學,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的困擾,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好奇心,跟組員就問題不斷討論,不斷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幫助。討論式教學應用到物理教學中,任重而道遠。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10
一、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老師很多老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仍舊崇尚題海戰術。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熟悉的掌握公式以及定義,便會按照傳統的教育理念給學生布置非常多的作業,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掌握公式及定義。其實,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加深學生們對公式及定義的理解,同時還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發現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單一無創新,在高中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仍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缺乏表現自我的機會,缺乏表現自我的空間,學生們的學習可以說是一種高度的模仿或者機械的記憶,對知識沒有深刻的理解。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在物理課堂上缺乏激情,不利于物理的學習。最后,老師忽略實驗教學。物理是一門包含大量實驗的學科,然而很多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很少做物理實驗。物理課本上的實驗,老師通常是用語言蒼白的敘述,對重點現象以及實驗步驟讓學生們做筆記然后進行背誦。在這種教學形勢下,學生們只是死記硬背,對知識并不理解。學生無法直觀的通過實驗發現現象,物理知識的理解不深刻,物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習效率不高。
二、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培養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所有的`學習活動基本上是從興趣出發,如果老師不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們的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對物理相關的概念、定理和一些非常重要定律掌握的不到位,模棱兩可,這就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做不好題,對物理的學習感到困難,學習們學習的情緒不高,成績很難提高。老師不僅要充分發揮自己主導的作用,同時還要體現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老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根據物理教學目的,通過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環節,發散學生們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努力發表自己的見解,能夠主動的參與課堂的討論。老師要為學生們營造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老師還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激勵學生不怕挫折,勇敢的面對困難。通過這樣的教學,培養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學習物理的信心,從而促進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2.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老師要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跟隨教育發現的步伐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首先是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與體驗。例如,在每個知識講解過后,老師要問問學生們有沒有真正理解,鼓勵學生提出他們的疑問,然后根據學生們的反饋決定是否繼續講解新的內容。物理課堂教學不要太注重速度,而要注重效果。其次,老師要鼓勵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物理是一門需要大量計算的學科,學生們不能只靠眼睛看而不去動手計算,看到一到物理題,要鼓勵學生拿筆去整理思路進行解答,切勿“眼高手低”。物理需要大量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不要直接給出題目的答案,而是要引導性的啟發學生,讓學生能夠嘗試著去進行解答。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們學習物理的效率。最后,老師要改變老師為大的思想理念,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主動的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加全面的去了解自己的學生,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3.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不僅僅要注重物理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們學習物理的方法,重視指導學生們的學習。在新課改的理念下,老師要講探索的過程以及思考的過程引入到物理課堂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們的鍛煉。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索,并且養成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思考努力總結知識點的學習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思維,提高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能力,幫助學生們掌握學習物理的良好方法,促進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新課改的理念下,老師要能夠跟隨教育發現的步伐,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并且能夠豐富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在物理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能力,促進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11
一、電化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可在這幾個方面可以發揮作用
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重新鞏固,教師在上復習課時要邏輯出很多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個重新認識,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再就需要教師畫出知識點的框架圖。如果在黑板上一一畫出,那必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在課前用幻燈片把知識點框架圖制作出來,在復習的時候直接展示給學生,那么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對著框架圖,系統的對知識點有個重新的認識,回憶快、記憶快,也節約了不少課堂時間。例如:我們在復習《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就可以在課前制作出知識點框架圖:3上課時直接展示框架圖,本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對于復習課習題的引申題展示,使用課件展示也是很省時省事的,與一個知識點相關聯的題型是非常多的,以往我們引申題是會有三種做法:一是全部印在試卷上,但那要占很大的版面,相對應的其他的內容就要減少,二是我們上課直接手寫在黑板上,但那也要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三是口頭表述,那對于學生來說,不易思考,不易分析。那現在把電化設備引入課堂,課前教師做好課件,上課時要引申題目,直接播放幻燈片,清晰直觀,又省時省力,大大的提高的課堂的容量,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電化教育輔助物理教學容易產生的誤區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
雖然現在電化教育越來越普及,它的出現也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大的活力,但是現在教育要求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的輔助教學的手段先進了,但不代表教學思想也跟著先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不能披著現代化的外衣,仍然進行滿堂灌。教師要將電化教育和物理教學融為一體,在現代化教育思想指導下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對科學認知過程的體驗,利用電化教育既可以創設多種情景,也可以營造協作式學習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認知過程與感悟、體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真正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切不可讓多媒體演示實驗替代物理實驗
物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理論和生活實踐之間的橋梁,是物理理論賴以存在的基礎,所以實驗是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物理教學中要求做的實驗必須盡量做,而且是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讓學生來感受物理理論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的能力,養成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但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一些以現在學校能力沒有辦法做的實驗或者實驗器材缺少的學校,針對于這些情況可以用多媒體演示實驗來替代,但是教師可以改變思路,盡量看能不能用其他的現在可以做的實驗方法來研究。例如:在研究曲線運動方向這一節,課本上研究曲線運動方向的演示實驗使用的儀器:一條可以拆卸的彎曲管道、斜面、小鋼球,這里難找的可能就是彎曲還可拆卸的管道,找不到怎么辦,這個實驗我們還必須做。那我們可以改變下實驗方法,用其他實驗來代替它,比如我們可以使用墨水瓶蓋、海綿、白紙、紅墨水這些易找的實驗器材,在瓶蓋周邊鑲上海綿,讓海綿吸上紅墨水,讓瓶蓋在白紙上快速轉到,白紙上留下紅墨水沿切線飛出的痕跡,從痕跡上可以明顯的看出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為該點的切線方向。只要我們教師平時認真思考,物理課程中的很多實驗器材我們都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替代。對于物理實驗必須堅持一條:能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一定要做,沒有辦法來做的想辦法來做,最后才可以用多媒體演示實驗。
(三)切不可以電子板書代替黑板板書
改革并不是把以前多有的傳統都拋棄,傳統也有傳統的優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是在現在也有他的優點,在現在電化教育普及的情況下,我們切不可過分依賴電化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快捷、方便,適當的黑板板書還是必要的。教師在黑板板書時,可以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黑板板書不像電子板書一樣,翻過一頁就過去了,黑板板書可以長時間的顯示,這在新課是十分重要的,新課的一些基礎概念、公式和注意點,學生不是一講就能記住的,這些用黑板板書出來,學生在練習時可以對照更好的完成訓練。我們也不可認為黑板板書非常重要,就完全使用黑板板書,這也是不對的,電子板書的快捷方便是黑板板書沒有方法替代的,各有各的長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般都是把基礎概念、公式等用黑板板書展示,而例題、引申題等用電子板書展示,解題時學生易錯的地方也是用黑板板書展示的。不管我們的教師怎么搭配兩者,我們最終堅持的一條是:取其長處,補其短處,融會貫通,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課堂才是一節真正的高效課堂。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優化教學過程,探索和建構一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型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討論、協作學習,培養其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電化教育普及的今天,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按實際情況融會貫通,切不可為了用而用,只有這樣電化教育才能更好的為物理教學增添光彩。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1-02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5篇11-02
高中物理科技小論文(精選15篇)08-20
數學教學論文11-06
音樂教學論文11-03
生物教學論文11-24
美術教學論文11-0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4